匪夷所思的「顧問」職位,考問企業治理

財經

森一夫 [作者簡介]

日本特有的「顧問」職務被詬病為企業治理的阻礙因素。擁有豐富企業採訪經驗的筆者將為各位讀者介紹以往的問題事例,同時他也期待著不透明的元老掌權制度得到調整。

在後座上對司機發號施令

企業管理者從一線引退後擔任「顧問」的現象正在受到強烈質疑。其原因在於,作為安倍晉三政府追求的經濟成長戰略中的一環,加強企業治理已被列為課題之一。

要推動日本經濟發展,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但與歐美相比,日本企業的盈利能力相形見絀。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日本企業將原因歸咎於企業治理,並按照這一思路推進改革,致使企業的結構改革不夠大刀闊斧。

企業首先採取的措施是引進外部董事對管理者進行監察和監督,目的在於促進經營中資本效率的提高。作為阻礙因素,顧問和顧問恐將明裡暗裡干涉高層管理者經營決策的問題浮出水面。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有為數不少的顧問,他們未被賦予合法許可權與責任,卻對企業經營施加影響力。這些人就是英語中所謂「backseat driver」,他們在後座上對掌控方向盤的司機比手劃腳,發號施令。

下一頁: 日本特有的不透明職位

關鍵詞

企業 經營 企業治理 企業 経営

森一夫MORI Kazuo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記者。1950年出生於東京。1972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經濟學專業。進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後,歷任產業部記者、編輯委員、社論委員、社論副主編等。期間,還擔任日經BP社《日經商務》副總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日本經濟經營研究所研究員。著作有《日本的經營》(2004年,日經文庫出版社)、《經營不需要魅力》(2008年,日經Premier系列)等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