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島思考人類使用核武器的後果

政治外交 社會

G7峰會在原爆城市廣島舉行,各國首腦該做些什麼,又該如何感受?曾經前往世界上的戰亂地區採訪,目前正在專研核武器議題的筆者,在本文中提出建議。

核武器的慘無人道

在廣島與長崎,究竟有多少人在原爆中犧牲?時至今日,實際上就連基本的數據也不得而知。原因是紀錄消失了。換言之,一大批有名字的人在臨終前無法保持生命的尊嚴,就這樣死去。顯示出核武器在本質上的無差別性傷亡的一面。

談到核武器的慘無人道,還有另一個特性,就是帶來的損害甚至是超越了時間軸。有很多人在原子彈爆炸當下是毫無異狀的,明明看起來很健康,周圍的人也感到放心,卻在過了好多年之後,被迫面臨瀕死深淵。

核武器不是「在很久之前曾經使用過的超級炸彈」,是今天在現實生活中實際被部署的武器,萬一使用的話,確實會牽連到無辜的市民,並且造成長期且非人道的損害。世界上還存在著1萬2000發以上的核武器,如果全部爆炸的話,要讓全體人類滅亡絕對是綽綽有餘。

因此,對你我而言,核武器問題實際上潛藏著成為「己事」的一面。萬一核武器被使用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是直接攸關全體人類存亡的問題。

把實際的「損害」列入考量

擁有核武器的各國政府,也許會說,「我們是為了抑止核武器威脅才持有的,除非遭到攻擊,幾乎不會使用」,或者是「因為在國際社會上,存在著像普廷那樣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的人,所以當作是以備萬一的『保險』」之類的主張,聽起來似乎具有一定的正當性。

然而,當你為了出現在生活周遭的風險而考慮加入保險時,聽到別人說,「這樣一來,就算有個萬一也無須擔心」之後,看到合約內容用細小字體寫著,「代價是有可能會造成幾萬人到幾十萬人,甚至是更多人的犧牲」即使如此,你還會選擇簽約嗎?

對照人們的普通生活,必須要切身考量的應該不是核武器所帶來的「損害」,而是1945年8月在廣島與長崎的原爆事件中倖存下來的人們所說的證言,這也是之所以堅決反對使用核武器的最大根據。

G7首腦聚集廣島,在峰會上應該會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核威脅吧。也有報導指出,正在研討是否參觀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原爆資料館)。這項安排很好,希望能夠因而正視使用核武器所帶來的非人道後果,這才是核武器的本質。

下一頁: 「核保有國是強國」的神話

關鍵詞

美國 核武器 受害者 長崎 第二次世界大戰 廣島 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核裁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