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島思考人類使用核武器的後果

政治外交 社會

G7峰會在原爆城市廣島舉行,各國首腦該做些什麼,又該如何感受?曾經前往世界上的戰亂地區採訪,目前正在專研核武器議題的筆者,在本文中提出建議。

原爆倖存者的訴求「拒絕核武器」

這是超過30年的事了,才剛當記者不久時,在與廣島並列為原爆城市的長崎跑新聞,在那裡,遇到了一位捨命投入採訪原爆倖存者的新聞工作者――伊藤明彥(1936-2009年),起初身為廣播電台的記者伊藤,因工作開始進行原爆倖存者的採訪,在1970年辭職之後,完全自掏腰包,在廣島和長崎鍥而不捨地採訪在原子彈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一共收集了1003人的證言。

伊藤生前曾經如此告訴我,現在地球上仍然存在著幾萬枚的核武器,假使繼長崎之後,發生動用核武之事,那些原爆倖存者一直以來大聲疾呼的訴求,「希望我們是最後一批原爆受害者,請不要再使用這樣的武器了」,都將化為烏有,這背後潛藏著強烈的危機感。

然而,現在再次真實地感受到相同的危機感。

罹難的市民與孩子們

來到現在的廣島,映入眼簾的景象是一片和平。從原爆點往南步行幾分鐘之後,就會抵達「 平和大通」。綠意盎然的行道樹,心曠神怡的景色,甚至讓人產生錯覺,誤以為人們彷彿從很久以前就在這裡享受著理所當然的和平生活。

然而,這條大路的存在本身就是戰爭的產物,且匯集了原爆的非人道性,是具有象徵意義的道路。

1945年,美軍以日本為戰略目標發動炸彈攻擊(空襲),造成中小都市在內的都市區化為焦土,在這之中,廣島例外地幾乎是毫髮無傷。

不過,任誰都能夠輕易預料到,哪天一定會成為攻擊目標。日本軍事當局破壞了廣島市區的部分街道,形成寬廣的防火隔離帶,也能夠作為疏散避難用的道路。這就是現今的平和大通。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周邊

二戰接近尾聲,年屆兵役年齡的成人男性受到徵召,多數已被迫趕赴戰場前線,因此多數的舊制中學和女學校的學生們被動員,協助清理毀壞的房子等。1945年8月6日早上,他們同樣在那裡集合,正要開始清理工作。

所以,當原子彈在上空爆炸之際,在原爆點附近的地區,以本來的人口構成來看也相當不均衡,多為十幾歲的少年少女,至少有6000名學生罹難。如今,在平和大通上可以看到豎立著每所學校的慰靈碑,而地點就是原爆當下他們正在進行清掃工作的附近。

罹難孩子的人數多到不可思議,還有與軍隊毫無關係的人們也犧牲了。這正是人類史上唯一一次在廣島與長崎使用核武器的本質。

下一頁: 核武器的慘無人道

關鍵詞

美國 核武器 受害者 長崎 第二次世界大戰 廣島 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核裁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