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80週年的「歷史戰」

2020年代的歷史認識問題──轉為全球化認知戰的一環

國際 政治外交

川島真 [作者簡介]

今年是戰後80週年,「歷史認識問題」與10年前、20年前相比,正在逐漸改變樣貌。中國企圖塑造出世界大國的姿態,為了在國際秩序上「改變現狀」,將之當作更大規模的認知戰一環,似乎正在策畫一連串的「活動」。

對舊金山和約體制的質疑

那麼,亞洲、非洲各國本身的歷史研究是如何被看待的呢?這裡想要關注的是在權威主義體制下的各國,尤其是地域大國和想要塑造出世界大國姿態的國家。

中國的習近平政權,在國內為了鞏固一黨獨裁體制而強化思想控管,尤其著重在歷史方面。於是,對中國共產黨史的重視高於國史,也徹底落實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上,持反對意見的歷史研究者被批評為「虛無主義」。在大學裡面,作為大學文理共通必修政治科目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從胡錦濤時代開始的,但在習近平政權下也以黨史為中心進行重編。對外,一直以來大肆宣傳自己的歷史認識觀和領土問題的「正確性」,近來則與俄羅斯或白俄羅斯聯手,打算要把「正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敘事普遍傳達給世界。以戰後80年的這個時機點,5月9日的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9月3日的(對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將熱烈展開慶祝活動吧。

然而,不管是對內對外,近年可以看到中國的歷史政策走向一元化。的確,在戰後70年的2015年前後,中國主張自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強調與美國、英國一同開創二戰後的世界局面。這也是在世界往多極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亟欲主張中國也是其中的主要一極。在這層意義上,與政策連動的歷史言說在2010年代已可見端倪。

在戰後80年的2025年,中國把歷史政策作為認知戰的一環,在更多樣化的領域上分別與政策合為一體,透過SNS等多種手段,對內、對外不斷地傳遞出去。

舉例來說,中國提出的舊金山和約體制懷疑論。這是中國的「研究者」主要在中國國內展開的議論,他們把可以說是為戰後東亞秩序建立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體制,視為「無效」的,包括對戰後日本的狀況,臺灣、沖繩以及朝鮮半島的定位基礎,也提出質疑。甚至,他們認為舊金山和約違反了1942年1月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是美國策劃的計謀,對現在的東亞以此為根據、以美國為主軸的「形式」予以否定。

他們主張沖繩地位未定,基於開羅宣言應該要把臺灣歸還給中國等,這些議論成為支撐著中國政策的歷史敘事,目的是為了實現統一臺灣的目標,以及削弱美國的主導性。也就是說,這些是作為「改變現狀」的認知戰一環而散布的歷史敘事。今後,中國也很有可能會把矛頭指向包含日本在內的東亞各國或世界。

2025年,日本國內也將會出現熱烈的歷史討論,但是與10年前相比,(即使是連續的)歷史問題的樣貌正在改變,深刻地牽涉到更大規模的認知戰,應該要有所警覺。

標題照片:2024年10月,在俄羅斯中部喀山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上交談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俄羅斯總統普廷。(衛星社=共同)據俄羅斯表示,習主席將出席5月在莫斯科舉行的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活動。

關鍵詞

歷史認識問題 歷史認識 認知戰 戰後80年

川島真KAWASHIMA Shin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研究本部部長。專攻亞洲政治外交史、中國外交史。1968年生於東京都。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副教授後,擔任現職。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21世紀的「中華」 習近平中國與東亞》(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