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權下的日美中關係與東亞──經驗與挑戰

政治外交 國際

川島真 [作者簡介]

美中關係因加徵關稅與報復性關稅的交鋒而趨於緊張,然而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全貌仍未明朗。中國似乎一邊維持相對冷靜的應對,同時探索未來雙邊關係的「大框架」將如何發展。

新的美中關係與臺灣問題

關於臺灣問題,第二任川普政府的外交與國安團隊基本延續了拜登政府以來對中國的強硬政策。這反映在美國國務院網站的內容調整(*1)等方面,預計在對臺軍售等議題上亦將維持既有方針。然而,川普總統本人在半導體議題的相關言論及關稅政策上,對臺立場更趨強硬。儘管川普亦將中國視為長期「競爭對手」,但他在對中政策中究竟將「臺灣牌」視為何種程度的「可用」籌碼,仍不明確。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二任川普政府的臺灣政策仍未有清晰輪廓,為臺灣社會帶來不安。雖然部分政策延續自拜登政府,但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等官員強調,臺灣必須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並對過度依賴美國敲響警鐘。此外,未來「小型多邊框架」(如美日菲臺合作機制)的發展方向仍不明朗,尤其是未獲正式外交承認的臺灣將如何被納入,仍是未知數。從這些角度來看,臺灣問題也仍處於需要審慎評估的階段。

日本在領袖峰會上取得超出預期的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與冷戰時期不同,當前國際政治格局極為複雜,僅憑堅守日美安保已不足以應對挑戰。在全球、東亞區域、雙邊與多邊關係交錯的局勢下,日本不僅需考量國際架構、先進國家與鄰國,還必須基於各國與各地區的獨特情勢,採取更具主體性的應對策略。

這樣的局勢下,日本勢必需要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應對策略。例如,在對美關係上,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並回應川普總統高度關注美國內部政治的邏輯,也將成為焦點。此外,由於川普政府的整體對外政策仍不明確,日本必須加強與其他先進國家的合作,同時在美中直接對話減少的情況下,必需維持與中國的溝通管道。而且,日本還需在外交層面考量全球南方國家的多元聲音,並肩負將這些訴求傳遞給美國及其他先進國家的角色。

然而,要同時推動這些戰略,絕非易事。

標題照片: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FP/時事)

(*1) ^ 編輯部註:美國國務院於2025年2月13日更新了關於對中外交方針的「事實清單」,內容較先前更為強硬,包括直接點名批評中國共產黨等措辭。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東亞 臺灣 美中關係 川普

川島真KAWASHIMA Shin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研究本部部長。專攻亞洲政治外交史、中國外交史。1968年生於東京都。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副教授後,擔任現職。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21世紀的「中華」 習近平中國與東亞》(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