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權下的日美中關係與東亞──經驗與挑戰

政治外交 國際

川島真 [作者簡介]

美中關係因加徵關稅與報復性關稅的交鋒而趨於緊張,然而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全貌仍未明朗。中國似乎一邊維持相對冷靜的應對,同時探索未來雙邊關係的「大框架」將如何發展。

全球國際政治與美中關係

川普政府的整體對外政策並非僅能以關稅政策來解釋。中國在應對時,必須全面考量美國的俄羅斯政策、中東政策及烏克蘭政策的整體走向,並評估自身在其中的定位,否則將難以制定對策。當然,中國並非在所有議題上都處於被動地位,但在當前可預測性仍低的局勢下,其立場更傾向於審慎觀察並研判局勢。

從全球角度來看,川普政府很可能會優先處理歐洲、中東及烏克蘭問題,東亞則可能成為後續關注焦點。目前,川普已在推動烏克蘭和平上有所動作,歐洲在其中的定位將成為關鍵。若歐洲為了抗衡美國而向中國靠攏,中國自然樂見其成,但同時也不希望美俄關係趨於緊密。當然,從第二任川普政府的外交團隊陣容來看,美俄或許會出現戰略性接近,但雙方關係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對於以「趕上美國」為目標、並將抗衡先進國視為當前課題的中國而言,應該不希望看到堅固的中俄關係出現裂痕。

轉向中東局勢,儘管中國曾在中東扮演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調停者,但當前局勢已大為改變,以色列的優勢相對提升。而作為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中國的立場愈發複雜。

此外,歷經新冠疫情與烏克蘭戰爭後,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處境比以往更加嚴峻。在西方國家以及面臨俄羅斯威脅的國家中,「中俄一體」的論調依然根深蒂固,同時,中國也正承受來自土耳其、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強勢挑戰」。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若能透過川普總統將中國定位為國際政治議題的「對話夥伴」,反而能向內外彰顯自身的重要性。

下一頁: 對美國盟友的分化與施壓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東亞 臺灣 美中關係 川普

川島真KAWASHIMA Shin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研究本部部長。專攻亞洲政治外交史、中國外交史。1968年生於東京都。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副教授後,擔任現職。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21世紀的「中華」 習近平中國與東亞》(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