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權下的日美中關係與東亞──經驗與挑戰

政治外交 國際

川島真 [作者簡介]

美中關係因加徵關稅與報復性關稅的交鋒而趨於緊張,然而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全貌仍未明朗。中國似乎一邊維持相對冷靜的應對,同時探索未來雙邊關係的「大框架」將如何發展。

美中關係的「大框架」仍不明朗

然而,拜登政府與第二任川普政府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美中關係的「框架」可說是最大分歧點。拜登政府與習近平政權將美中關係定位為長期且艱難的「競爭」關係,雖然致力於避免直接衝突,但在必要時仍尋求合作,並透過直接對話來管理這一複雜的雙邊關係。實際上,即便美中關係緊張,雙方的直接對話基本上保持暢通狀態,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維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然而,第二任川普政府雖與拜登政府同樣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但雙方關係的框架恐難以維持原有模式。如前所述,重視關稅與貿易的川普總統,與對中強硬派的政府高層之間如何協調並形成具體政策,至今仍不明朗。此外,川普總統對氣候變遷議題態度消極,難以像拜登政府般與中國展開「合作」,更何況國務卿盧比歐已遭中國「禁止入境」,雙方如何展開直接對話仍充滿未知數。

正因如此,中方認為,聚焦關稅問題的川普總統與習近平國家主席之間的高層對話與談判至關重要。若無法在這一層級確立「大框架」,實務層級與部長級的協商將難以推進。然而,對中國而言的挑戰在於,川普總統推動加徵關稅的理由,並非基於對中國的認識,而是出於美國內部政治考量,如移民問題、遏制非法藥物芬太尼等,即「美國優先」的邏輯。因此,在高層談判中,中方不得不按照川普總統的這套「邏輯」來進行交涉。

下一頁: 全球國際政治與美中關係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東亞 臺灣 美中關係 川普

川島真KAWASHIMA Shin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研究本部部長。專攻亞洲政治外交史、中國外交史。1968年生於東京都。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副教授後,擔任現職。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21世紀的「中華」 習近平中國與東亞》(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