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訪談】希望日本了解台灣的民主發展:謝長廷和川島真大談臺日關係(下)

政治外交 財經 文化 臺灣香港

川島真 [作者簡介]

來自臺灣的駐日本代表謝長廷,赴任將滿8年,這段時間中歷經蔡英文連任、新冠疫情、前首相安倍晉三過世等重大事件,首相也換了兩人。謝長廷是如何看待這段日子的臺日關係?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特別與謝長廷對談,為讀者呈現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的部分。

謝長廷 HSIEH Chang-ting

駐日本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1946年出生於臺灣臺北。臺灣大學畢業,就讀京都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並修完博士課程。從職業律師轉型從政,並於1986年參與民進黨創黨。曾任立法院委員、高雄市長、民進黨主席,並於2005年至2006年陳水扁執政期間擔任行政院院長。自2016年6月起擔任現職。

經濟安保下“臺灣有事”牽動世界

川島真  您是著名的知日派,對日本有很深的了解。您覺得一般臺灣人對日本的了解是怎麼樣的?

謝長廷  我想就是有好感,很多人當然對日本的文化不一定那麼瞭解。不過現在臺灣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喜歡日本,也有讀日本的歷史。

川島真  我個人有時候擔心的問題是,臺灣社會對日本的拉麵等文化面的了解很深,但是有時候他們對日本的政治外交、安保方面等有點硬的東西,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否感到有點不平衡的感覺?

謝長廷  世界上的人本來就不一定喜歡政治(笑),對政治沒有那麼熱衷,關心每一天的生活就好。

川島真  所以拉麵還是很重要(笑)日本社會最近講到所謂“臺灣有事”論,這幾年媒體都在討論這個議題。您是如何看待“臺灣有事”論呢?

謝長廷  這是地政學上的必然,顯示臺灣的重要性。在地政學上,臺灣是第一島鏈的關鍵、所以中國想拿下臺灣,最後目的不一定是要佔有臺灣,而是要以臺灣為基地,對抗日本跟美國,因此大家都會很關心。另外,臺灣海峽是很多國家的船隻通行的海域,一但變成中國的內海,全世界經濟就會出現亂象。

第三個,臺灣有很多高科技產品,在世界佔據第一位。比如說電腦的半導體就很重要。如果臺灣停產了,世界可能陷入危機。所以我想安倍前首相講的,臺灣有事也是美日安保有事,對世界也是如此。現在的世界,因為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的結果,變成一旦一個地方發生了問題就會影響所有地方。比如烏克蘭發生問題,日本的物價就上漲,能源也是,這兩個都欠缺了。同樣的,如果臺灣發生了問題也會有這樣的影響。

川島真  有些臺灣的民意調查顯示,6成以上的臺灣人覺得這5年內不會發生“臺灣有事”,中國的武統不會發生。但是日本的民意調查,有更多的比例認為會發生「臺灣有事」。您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

謝長廷  從外面看,當然會感到比較危險,但在裡面是不會覺得的。

臺灣人因為習慣中國的威脅,所以不太相信中國,會問「來打臺灣幹嘛?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要佔領領土,中國領土那麼大,要幹什麼呢?」「發生衝突,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因此臺灣人比較偏向,“應該不會打”。

川島真  這就有意思了。

謝長廷  因為臺灣人的感覺是,「你打臺灣,一定是為了自己的權力」。習近平已經是最高的國家主席,他為了要做國家主席鬥爭了很久、鬥到現在,為什麼要再去冒險?但普丁不一樣,普丁要連任,需要打烏克蘭增加他連任的籌碼,習近平現在沒有這個需要。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日代表謝長廷(花井智子攝影)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日代表謝長廷(花井智子攝影)

下一頁: 半導體讓臺日成為經濟地緣好夥伴

關鍵詞

中國 臺灣 謝長廷 駐日代表

川島真KAWASHIMA Shin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策劃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中曾根和平研究所研究本部部長。專攻亞洲政治外交史、中國外交史。1968年生於東京都。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副教授後,擔任現職。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21世紀的「中華」 習近平中國與東亞》(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