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協友好合作關係50週年

日本與東協迎來50週年:在危機時代有必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政治外交 財經

大庭三枝 [作者簡介]

日本與東南亞國協(ASEAN)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至今50年,雙方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一直維持著穩定和諧的關係。然而,在亞洲的安全保障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之中,包括全球性議題的應對,有必要建立鞏固的新夥伴關係。

維持自由貿易體制才能雙贏

美中戰略競爭激化,強調經濟安全保障的聲浪四起。有關像是足以左右軍事平衡和技術霸權的先進技術,來自美中雙方的管制越演越烈,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所衍生的負面效應,使得東協各國的擔憂日益高漲。

另一方面,這種狀況導致企業紛紛將生產據點從中國轉移到東協各國,所以也有觀點認為東協是坐享「漁翁之利」。這也是真實的一面,不過以長期來看,區域局勢的不穩定對於包含東協在內的東亞整體的經濟會帶來不良影響。這個時候,維持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中心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體制是相當重要的,像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樣的大型FTA就能夠發揮作用了。

RCEP在包含東協和日本在內的廣泛區域內,為了整備企業活動的環境而設定共同遵守的國際規範,這一點在今後將顯得更加重要。日本與東協透過共同強化RCEP的共通規範,維持此區域的自由貿易體制,對雙方是有利的。

強化知識交流與人才網絡的重要性

從政治・安全保障領域到經濟・社會的各種層面,日本與ASEAN應該要加深雙方合作,致力於實現自由開放、公正的社會及區域秩序。這也是「日ASEAN友好合作50週年有識者會議」在最終報告書裡提出的核心理念。

在這份報告書裡,甚至指出建立信賴關係以及知識交流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社會在分裂與衝突中動盪不安,為了協助打造新社會,提供公共財共享互惠以達到區域秩序的和平繁榮,日本與東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相互信頼至關緊要。為此,就需要政界、官僚、財界、學界,還有包括活躍於各個領域的青壯世代的不同世代之間,能夠在知識交流層面上進一步深化、拓展,以及強化多層次的人才網絡。

日本與東協各國的目標不見得隨時保持相同,而且東協各國之間也會有步伐不一致及意見相左或立場對立的情形。不過,在多個主體之間,本來就不可能經常有見解或利害一致的時候。即使如此,東協各國長久以來在這個組織下維持團結,對日本而言,與他們之間並不存在著重大的政治爭端,也是長期保持穩定外交關係的珍貴夥伴。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國際環境,希望雙方能夠相互理解達到共識,與東協各國建立起真正的「對等關係」。

標題照片:在日本東協特別領袖會議前夕,岸田首相與印尼總統佐科威(右)握手合照,2023年9月6日,印尼雅加達(共同)

關鍵詞

外交 東協 ASEAN 經濟合作 印度太平洋 印太戰略

大庭三枝ŌBA Mie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生於1968年。專業研究領域是以亞洲地域主義和地域整合為中心的國際關係論。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在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講師、東京理科大學助教、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客座研究員、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研究員等。著作有《多重地域構造的亞洲》(有斐閣,2014年)、《亞太地區形成的路徑——邊境國家日澳的主體性探索和地域主義》(minerva書房,2004年,榮獲大平正芳紀念獎、NIRA大來政策研究獎)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