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協友好合作關係50週年

日本與東協迎來50週年:在危機時代有必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政治外交 財經

大庭三枝 [作者簡介]

日本與東南亞國協(ASEAN)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至今50年,雙方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一直維持著穩定和諧的關係。然而,在亞洲的安全保障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之中,包括全球性議題的應對,有必要建立鞏固的新夥伴關係。

為了建構區域秩序展開協防

東協各國與過去相比有顯著成長,不過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內,也存在著嚴重的經濟、社會差距,因此,有些國家或相關領域仍然接受日本一直以來提供的政府開發援助(ODA)。但是,除了致力於促進東協內部均衡發展之外,日本和東協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是,在東亞區域秩序重整的過程中,彼此應該作為建構區域秩序的推動者(promoter)發揮作用,持續深化合作。

從這個觀點來看,就是近年展開的安全保障及協防工作。2016年,當時的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第2屆日本東協國防部長會議上發表「永珍願景」(Vientiane Vision),宣布日本將強化對東協各國的安全合作。以及,3年後的19年提出「永珍願景2.0」,在追求「自由與開放印太策略(FOIP)」之中,明確定位日本與東協之間的協防關係,推出日本東協的協防三原則。

到目前為止,與東協各國的安全保障和防衛有關的協助,日本並非完全沒有參與。透過以東協為中心的「東協區域論壇(ARF)」或者是「東協國防部長及擴大會議(ADMM+)」等,日本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上予以協助,自2000年代初開始,也參與了以防止海盜為首的海洋安全保障及人道支援・災害救助等領域的支援工作。

然而,進入2010年代,區域局勢變得更加嚴峻,在日本向東協各國提供的援助裡面,海洋安全保障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尤其是,日本向主要目標的菲律賓和越南等國提供巡防船,積極強化支援各國的海事法執行能力。甚至,目前日本已經分別與菲律賓(16年)、馬來西亞(18年)、越南(20年)、印尼(21年)、泰國(22年)之間締結防衛裝備轉移協定。此外,日本相繼與印尼和菲律賓舉辦「2+2會談」,由雙方的外交及國防的部長級人士出席與會,開啟了所謂的對話管道。

下一頁: 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環境及能源的合作

關鍵詞

外交 東協 ASEAN 經濟合作 印度太平洋 印太戰略

大庭三枝ŌBA Mie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生於1968年。專業研究領域是以亞洲地域主義和地域整合為中心的國際關係論。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在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講師、東京理科大學助教、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客座研究員、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研究員等。著作有《多重地域構造的亞洲》(有斐閣,2014年)、《亞太地區形成的路徑——邊境國家日澳的主體性探索和地域主義》(minerva書房,2004年,榮獲大平正芳紀念獎、NIRA大來政策研究獎)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