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保法制的立法過程,透視現代日本社會

抵抗政黨民主黨:在「反提案」和「廢止法案」之間

政治外交 社會

待鳥聰史 [作者簡介]

曾經的執政黨民主黨,「不負責任」地與反對安保法案勢力攜手合作——作者通過分析其政治背景,揭示最大在野黨民主黨今後唯一的選擇。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還是曾經的執政黨,自2009年起執掌政權大約3年半時間。在2015年9月通過的安保法案(《和平安全法案》)立法過程中,它展示了強烈反對姿態。為什麼民主黨會選擇往日社會黨那樣的做法,聯手國會外的社會運動,進行包括物理性抵抗在內的反對活動呢?本文將試圖從日本現代政治的基本構造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

議會內閣制——單一政黨執政和多黨聯合執政的巨大差別

戰後日本所採取的議會內閣制,在世界範圍內存在著多種形態。而最大的差異之一,即是由一個政黨或極少數政黨組成的單獨政權,還是由多個(通常為3個以上)政黨組成聯合政府。

如果是單獨政權,一般來說,內閣和執政黨在將法案提交議會審議之前,就業已完成了議案內容的協調工作。只要執政黨這一個政黨同意,議案就能獲得通過;而且,由於議案在提交審議之前已經過了調整,所以在議會上幾乎不作任何修改就得以通過,決策過程通常是由政府主導的。英國就是這一類型議會政府的典範。

與之相對的是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政策制定的主導權有賴於執政聯盟內部的協商。雖然內閣(首相)的意見會受到重視,但只要執政聯盟的各政黨均無超過半數的議席,那麼它們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政策制定就無從談起。

如果在提交議會審議之前法案沒有經過執政各黨之間的充分協調,就只能期待它在議會中吸納修改意見之後再爭取通過。如果走到這一步,那麼在野黨就有了發揮作用的餘地。歐洲大陸各國中,立法過程屬於這種類型的不在少數。

日本的「聯合政府」本質上是單獨政權

日本的政策制定基本模式,迄今一直是單獨政權類型。雖然自1993年以來,聯合政府已成為常態,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情況也都是由自民黨或民主黨主導的,因為與之聯合組閣的是少數小政黨,在執政聯盟擁有的眾議院總議席數中,自民黨或民主黨占據了80%以上的席位。

出於確保在參議院中得到小政黨合作的考慮,執政大黨會吸收聯合政府中小黨的意見。但即便如此,政策制定很大程度上主要還是依靠內閣和執政大黨的事先協商。除了「扭曲國會」,即執政黨無法確保參議院席位過半的情況之外,在野黨參與議案修改非常罕見,內閣提交的法案大多是在不經修改的情況下獲得通過的。

下一頁: 單獨執政中在野黨的戰術窘境

關鍵詞

民主黨 國會 自民黨 安倍內閣 在野黨 安保法案

待鳥聰史MACHIDORI Sat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京都大學研究所法學研究科教授。1971年出生於福岡縣,京都大學研究所法學研究科博士在讀期間退學。法學博士。曾任大阪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等職。研究專業為比較政治學、美國政治理論。主要著作有《首相政治的製度分析現代日本政治權利基礎的形成》(千倉書房,2012年)、《政黨系統和政黨組織》(東京大學出版會,2015年)、《代議制民主主義》(中公新書,2015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