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年市場觀察日本老齡化社會

從數據看老年消費的實態

財經 社會

日本眾多老人是富裕還是貧困?在老齡化社會中,擔心「晚年破產」的不安情緒正在擴散,讓我們通過各種數據來看看老年人家庭的實際情況。

70多歲的老人收入低,有些甚至「晚年破產」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經濟差距問題。通常,經濟差距是指有勞動意願但卻沒有發揮工作能力的職位,所謂基於機會平等上的不公平。無法得到機會的社會是令人窒息的。另一方面,針對結果不平等的評論卻是有分歧的,因為也有批評聲音認為,如果年輕時足夠努力,年老之後理應不至於為生活所困。

在日本,隨著老齡化的發展,結果不平等正成為大問題。比如,年收入不足200萬日圓的階層中,70多歲的人群占54%(總務省《家庭經濟調查(兩人以上家庭)》2014年版)。低收入階層中,65~69歲占17%,60~64歲占11%,可見多集中於70多歲這個年齡段。這也說明,有很多老人無法靠勞動獲得收入,只能靠養老金過活。

從時間的變化來看,年收入不足200萬日圓的70多歲家庭的戶數,現在為45萬戶,是5年前(32萬戶)的1.4倍,是10年前(20萬戶)的2.2倍,呈現出猛增趨勢(圖5)。以前,在就業形勢不好的時期,年輕人因失業而低收入化的情況很突出。近些年來,年輕低收入人群在減少。相反地,那些無法工作的70多歲老人,只能依靠養老金生活,收入越來越低。成為一時話題的「晚年破產」,就是指這些難以通過個人努力自救的老年人,單靠養老金已無法過活,陷入生活困苦之中的事例吧。

政府既然提出「1億總活躍社會」這個聽上去不錯的口號,那麼正好適合由政府來主導,提供機會讓70歲以上的老人不受生活困苦。公共機構創造就業機會,從5、60歲的人群著手,為他們提供能夠努力自救的工作職位,這也是一個思路。如果只是在最後關頭才提供公共救濟,其作用終歸是有限度的。日本今後有必要結合人口的老齡化,使社會設計變得更有彈性。

(2015年10月)

標題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關鍵詞

老年人 老齡化 團塊世代 消費 晚年破產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