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治理:日本的企業能否實現改變?

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徹底追究違規問題——訪C&I Holdings CEO村上絢

財經

C&I Holdings投資公司的CEO村上絢是一位致力於提升企業價值的「會說話的股東」,她向我們闡述了自己強烈呼籲企業經營者們加強企業治理的投資理念。

村上絢 MURAKAMI Aya

生於1988年。父親是在本世紀初風頭甚健「會說話的股東」、「村上基金」投資集團代表村上世彰。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進入摩根士丹利MFG證券公司。後來進入C&I Holdings,2015年就任該公司CEO。

1999年,原通產省官員村上世彰主導成立了名為「村上基金」的投資集團,主要投資一些不善處理自有資產、股價低估的企業,逼迫企業增加股東回報和實施業務變現,作為「會說話的股東」受到了廣泛關注。2006年,村上參與了活力門(Livedoor)公司收購日本放送公司股份的行動,因涉嫌內線交易而遭到逮捕和起訴,旗下基金也隨之解散。

繼承了「村上基金」投資風格的「C&I Holdings(HD)」公司全面提倡改善企業治理,強勢要求投資對象企業提升企業價值。現在,該公司正逼迫東證一部上市企業、日本頂尖電子零件貿易公司黑田電氣通過增加股東回報和有效利用閒置資金等手段加強企業治理,並聘請村上世彰等4人擔任社外董事,作為「會說話的股東」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此次,我們採訪了該公司CEO村上絢女士。

購買市賬率(PBR)較低的「低估股」

——首先請您談一下C&I Holdings的投資方針。您是如何篩選投資對象的呢?作為投資者,您考慮的投資因素是什麼?

村上絢CEO  C&I的運營資金基本上都來自村上家族的私有資金。以前家父(村上世彰)做基金時管理著客戶的資金,負有受託責任。而現在,我們基本上自行承擔了所有風險。因此可以進行長期投資。

我們買的基本上都是估值偏低的股。大家經常容易誤解我們買的全是企業治理不力的公司的股票,因為低估值的公司往往企業治理較差,所以大家認為我們說白了就是在投資企業治理不力的公司。

那麼,就「低估」的判斷標準來說,無疑包括股價收益比(PER)和市賬率(PBR)。比如,對比日美股票市場時,在PER方面幾乎沒有差異。

如果從PBR來看,則美國為3倍,日本為1.5倍,差異就相當大了。在這個意義上,日本有很多PBR較低的公司。

鑑於(去年開始採用的)「管理行為準則」【編輯部注:在日本的正式名稱為「負責的機構投資者」各原則】和(今年6月開始採用的)「企業治理行為準則」,要說今後日本還有哪些地方存在提升股價的餘地,那就還是PBR。因此,PBR跌破1倍的公司將會更多地成為投資對象。

將行業重組納入視野的中長期投資

——在日本的投資世界中,像C&I這樣從中長期角度關注低估值股的投資公司是否還會被認為是異類呢?

村上  雖然我不自認為是「異類」,但周圍經常有這種評論。什麼是異類?恐怕指的是我們即使最終會成為敵人也要展開行動。C&I始終把企業治理作為投資理念這一做法或許也導致我們看起來更像「異類」。

從10年前家父擔任「村上基金」代表的時代以來,這種立場基本上就沒有變過。不過當時「治理」一詞在社會上尚未普及。而現在重視企業治理已形成潮流。雖說逐漸在改變,但大家還是傾向於關注股東回報、回購股份、分紅政策等。

我們一直強調提高資本效率,其中不只包含股東回報、分紅政策,還會考慮行業重組、企業的收購、合併、出售(投資對象)公司等可能性。

因此,如果要說我們跟(所謂的)投資基金有什麼區別,我想區別就在於我們會強烈要求(企業方)提高綜合性的資本效率。有時投資週期會變長,有時內部收益率(IRR)會降低。但投資基金是用客戶的資金實施投資,所以不能這麼做。

C&I追求的是企業治理和資本效率的提高,所以為了實現有助於從中長期角度提升企業價值的投資,我們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基金略有區別,所以看起來可能有些異類的感覺。

下一頁: 大問題是經營者的違規行為,而非追求利潤

關鍵詞

東芝 企業 經營 企業治理 黑田電氣 村上世彰 股東 利益相關者 守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