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重建及其現狀

為了幫助人們對深陷誤解的福島「重建理解」

財經 社會

開沼博 [作者簡介]

福島的現狀已被打上了「福島問題」的特殊烙印。但實際上,福島的問題與日本面臨的普遍性課題直接相關。如果不樹立這種認識,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重建。

標注「福島產」就會遭到殺價,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折價

然而,並不能說「既然生產在穩步恢復,又打消了針對輻射的擔憂,那就沒問題了」。那麼問題何在呢?

那就是大幅折價。

雖然福島大米的生產量並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但其市場價格卻大幅下跌,並已形成常態。不同品種、生產地區和流通方法相對的折價幅度各有差異,比如拿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福島縣本部在接受農戶的2014年產大米銷售委託時支付的估算費用來說,福島產越光(Koshihikari)大米的折價率較高,濱通地區生產的大米價格折價37.8%,中通地區折價35.1%。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原因除了大米需求量減少外,還包括庫存過剩和東日本地區的豐產預期。

為什麼價格必須折價如此之多呢?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就不會有銷路。

我們發現46%的福島大米是流向關東的。還有52.6%會被縣外的批發商收購。從發生地震和核電廠事故以前至今,「福島作為首都圈糧倉的結構」並未出現大的變化。但與其他縣產的大米放在一起,只要貼上「福島產」的標籤,就會被殺價。據說「普通消費者具有迴避購買福島產品的傾向」,導致福島大米只能作為難以標注產地的餐飲和熱食產業用低價大米進行銷售。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想要重新恢復一度下滑的品牌價值並非易事。儘管也有一些農戶嘗試迴避這種大市場中的競爭,通過面向知曉福島大米安全性和美味的人群直銷大米等舉措來努力恢復品牌價值,但這樣的農戶還只是少數。

消費者的「無意識」將導致日本的農業衰退

毋庸贅述,導致價格下跌的根源是核電廠事故和放射性物質。但之後構築起損失繼續擴大常態結構的元兇是市場機制和推動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消費者自身。當然,或許眾多消費者並沒有故意為之,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反正就算繼續堅持務農,日子也只會更加艱難。日本的農民本來在地震前就已經不賺錢了。現在乾脆趁機改行吧」——有些農戶表示將放棄繼續務農。而驅動他們的力量正是消費者的「無意識」,這是福島農業問題的本質所在。

如果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那麼這個問題也會牽涉到日本食品面臨的普遍性問題。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農協改革等方面的新聞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而今後,日本的食品將遭遇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必須進一步增進對食品安全性和品質方面理解。

要以合適的價格買到味道和安全性具佳的高品質產品,我們消費者必須對生產和流通的結構、品質的現狀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否則,優質產品的持續生產和流通體制將無法維繫,長遠而言,隨時都存在劣質產品逐步侵占市場的風險。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解釋為日本食品所面臨的環境正在起著變化,人們必須加強對這種弱肉強食競爭的理解,而正是福島率先承受了上述變化的衝擊。

《福島學入門》以統計數據為基礎,針對包括本文提及的人口和農業在內的重建政策、就業與勞動、家庭與兒童相關問題等各種主題,介紹了福島的實際情況。

重新關注福島的現狀,這直接關係到大家重新審視日本的未來。對於所有日本人而言,這也是與自己緊密相關的問題。如果大家理解了這一點,或許就會充分認識到推進重建理解工作的必要性。事實上,福島面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根治。

(2015年4月24日)

標題圖片:雖然農地清汙作業還在進行當中,但原警戒區域內的農戶已經開始準備恢復稻米生產(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農業 福島第一核電廠 福島 輻射 重建 人口流出

開沼博KAINUMA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社會學家。1984年生於福島縣常磐市。福島大學Fukushima Future Center for Regional Revitalization特聘研究員(2012~)。同時還擔任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核能小委員會委員(2014~)等職務。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院。東大研究所學際情報學府博士在讀。著書有《福島學入門》(East Press,2015年)、《被漂白的社會》(鑽石社,2013年)、《「FUKUSHIMA」論為何會出現核能村落》(青土社,2011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