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70年

追趕「富國」的70年

政治外交 財經 社會

岡崎哲二 [作者簡介]

戰後的日本經濟,大體可分為戰後復興、高速成長的50年以及其後的20年。筆者在文中指出「經濟飛速成長的源泉,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枯竭」,並提出欲轉變成長模式,必須重新審視現行制度。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和平只不過維持了20年時間,而二戰以後雖然也有過韓戰、越戰、波斯灣戰爭等諸多慘烈的戰爭,但這70年來世界各國人民通過努力防止了整個世界再次捲入大戰。人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值得我們尊敬。在大局保持和平的這70年間,日本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在此,我們聚焦於經濟,討論一下戰後日本的變化究竟是何種性質,同時思考將來的課題。

戰敗使經濟「重回起點」

圖中表示的是,19世紀末以來日本的人均GDP成長與美英兩國的比較。各國的數值,取的是根據1990年美元基準的購買力平價折算的人均GDP自然對數值。70年前即戰爭結束的那一年(1945年),日本的人均GDP是1,346美元。這個數值是同年美國的11%,與太平洋戰爭前夕(1940年)的日本相比,也只相當於當時的47%。

戰前的日本,從19世紀末開始在「富國強兵」的口號下推進了國家各個層面的現代化。其經濟方面的成果就反映在人均GDP的成長上。如圖所示,日本的人均GDP和最已開發國家英國和美國的差距在切實地逐步縮小。也就是說,在1870年不過是英國的23%和美國的30%的日本人均GDP,到太平洋戰爭前夕已分別達到兩國的42%和41%了。

但是,戰爭打斷了日本經濟追趕已開發國家經濟的進程。如上圖數值顯示,戰爭結束之時,單從各年的人均GDP來看,太平洋戰爭使19世紀末以來的日本經濟成就又回到了起點。

飛速的戰後復興和高速成長

不過,眾所周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經濟實現了飛速的復興和成長。日本的人均GDP在1956年超過了1940年的水準。戰後復興過程(1945~56年)中的人均GDP年均成長率達到了7.1%,且復興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了持續高速成長的階段。圖中顯示,日本經濟的復興和高速成長重啟了日本追趕已開發國家經濟的進程,而且速度比戰前快多了。

1973年是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最後一年。這一年日本的人均GDP達到英國的95%,美國的69%。此後,日本經濟仍然保持了相對快速的成長。在所謂的泡沫景氣的最後一年1991年,日本的人均GDP達到了英國的120%,美國的85%。始於19世紀末的日本經濟追趕已開發國家的進程,可以說花了1個多世紀的時間大體完成了,期間雖有因戰爭造成的停頓。

下一頁: 戰前和戰後:成長性質不盡相同

關鍵詞

日本經濟 戰後復興 高速成長

岡崎哲二OKAZAKI Tetsuji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科教授。專攻經濟史、歷史比較制度分析。生於1958年。1986年東京大學研究所結業(經濟學博士)。1999年起任現職。2002-03年任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的工業化與鋼鐵產業》(東京大學出版會,1993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經濟史的教訓》(鑽石社,2002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