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之國際品牌的動漫

宮崎駿的自然觀——其亞洲主義式的命脈

文化

杉田俊介 [作者簡介]

宮崎駿是日本卡通行業的領軍人物。觀察他的作品群,無論是表現美麗的花草樹木,還是輻射物質,有時甚至混雜了暴力,但根底深處流淌的都是不斷變化的亞洲式的、多層次的自然觀。

多層次的神奇的自然,引發出對於生的根本性思考

可以認為,宮崎卡通一直在描寫這種多層次的奇異奧秘的自然,而這正成為一個重要的魅力因素。

比如2011年,日本國內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和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宮崎駿的自然觀似乎又一次與這個國家的現實清晰地重合在一起。事際上,地震、海嘯和放射性物質帶來的污染反覆出現在宮崎的卡通中。但重要的是,《龍貓》中祥和安寧的自然與《風之谷》中目不忍睹的腐海景象是相通連貫的。在這個地球上,人類的戰爭、以至核能,或許也是不足為奇的自然的一部分。

面對宮崎作品時,我們不禁會回歸到自然(生命)的根源,在深層次上重新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自然帶給我們安樂,同時它又是恐怖的。而且,各種要素混雜其中,自然在無限地不斷變化。那麼,我們能否重新激發對於這種多層次的大自然的信仰呢?森林、蟲子、人類、怪物、機器人和眾神能否生生不息,不斷存在下去呢?

宮崎駿與亞洲主義的命脈

不僅限於日本列島,宮崎還一直試圖從遼闊的亞洲大陸這樣的交錯通達的空間,來來描繪這種多層次的自然。

本來,宮崎在年輕時就受到過栽培植物學家中尾佐助(1916~1993年)和民族學家佐佐木高明(1929~2013年)所提倡的「照葉樹林文化」學說的巨大影響。照葉樹林文化學說認為,從照葉樹林廣布的日本西南部到臺灣、中國華南、不丹、喜馬拉雅一帶地區,曾有過農耕及其他相同或類似的文化,特別是以中國雲南省為中心的「東亞半月弧」,被認為是照葉樹林文化的起源之地。這個「東亞半月弧」向外傳播了農耕、年糕、發酵豆豉、刀耕火種、茶葉、絲綢、漆等文化要素,對西日本地區的繩文文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比如,用水中浸泡的方法去除葛、蕨菜和橡子的苦澀味以及味噌、納豆、熟壽司(*1)等發酵食品,一直被認為是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但它們不僅局限於日本列島之內,而是具亞洲文化圈豐富內涵的延伸擴展——這一點會得到人們的重新認識和反思。

據說正是在接觸到這種自然觀以後,宮崎才開始堅信可以通過卡通技術充分展現日本特色的自然。

比如宮崎這樣說過:世界上喜歡鬆軟米飯的民族不多,大概只有日本、中國雲南省和尼泊爾。作為這樣一種民族的日本百姓,恐怕「早在日本國成立以前、日本民族形成以前,在更古老的時代就已經是這個文化圈的人了」(《吉卜力的教科書龍貓》(文春吉卜力文庫)/「龍貓不是因懷舊而創作的作品」)。

上述思想不同於作為日本人民族象徵的「大米」崇拜,即所謂的稻作意識形態。因為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文化圈,不單純局限於表面上的信息和知識,而是更深層次的東西,飲食與祈禱已被融於一體,並深深地植根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因此,當知道云南現在仍有類似糯米小豆飯的食物、不丹人的面孔酷似日本人這些情況後,宮崎體會到了一種神清氣爽的解脫感。他從僅僅通行於日本列島之內的、狹隘的文化和歷史思維中解放出來,猶如沐浴了一股清爽之風。他切身感受到活在日本這樣一個國家裏的自己,直接融入了更加宏大的潮流——跨越國界和民族的、席捲整個世界的宏壯潮流之中。

米飯的「鬆軟」和年糕、納豆的「黏性」——腐海式自然的主題

如果觀察得更細緻一些就會發現,相較於大米,宮崎更喜歡年糕和納豆那樣「黏糊糊的東西」。比如對於大米,據說他也是被其「鬆軟」的一面所吸引。重要的是,這與《風之谷》中腐海式自然景觀也有重疊之處。

兒童文學研究家村瀨學說,宮崎卡通的獨創性在於其將卡通的世界與菌類和微生物的世界直接重合在了一起(《走向宮崎駿的「內涵」》平凡社)。仔細想想,宮崎筆下的腐海並非單純的死亡與毒素的世界。蟲子、樹木和菌類生氣勃勃地存活於腐海之中,而且還在不斷進化。本來,腐爛在人類看來意味的是生物逐漸衰老死亡的過程,但從微生物和細菌的層面來看,卻意味著逐漸具備旺盛的活力,變得更有生機。腐海式自然帶有這樣的雙重意義。

換言之,大米、年糕和納豆等食物發酵成「黏糊糊的東西」,與其他生命混雜,共同不斷變化,即腐海式的發酵變化,宮崎卡通在這個過程之中發現了亞洲式的原理。當然,宮崎駿本人並未自稱亞洲主義者。

但是,宮崎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當自己把身分認同的根據擴展到亞洲這樣一個廣度,亦即交錯通達的空間之時候,就可以通過卡通生動地描繪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象(實際上,宮崎經常使用「東亞」這個詞)。《龍貓》中的田園風光雖然看似日本特有的自然,但實際上他是在日本式自然與亞洲式自然之間跨區域的內在聯繫中來把握這種自然的。這一點可以認為意義重大。

本來,傳統的亞洲主義者是在全球性的緊張關係下,在抵抗西歐文明對亞洲文明的侵略和統治的運動中,逐漸意識到具有夥伴性質的亞洲精神的。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面向外部國際社會打破內向的民族主義自閉性。比如近代日本美術的核心人物岡倉天心曾宣稱「亞洲是一體的」,而這是一種為了超越近代西方價值觀,試圖樹立亞洲式的寬容與和平理念的舉動。最重要的是,這是在美學(宗教)原理的基礎上來構想和平的。

(*1) ^ 以鹽、米飯醃漬魚肉,通過乳酸菌作用發酵後做成,可長期保存,但具有濃烈氣味——譯註。

下一頁: 宮崎駿描繪的「王道」,亞洲主義式的卡通之美

關鍵詞

卡通 奧斯卡獎 宮崎駿 迪士尼 杉田俊介 照葉樹林文化學說 神隱少女 腐海 金魚公主 長篇卡通獎 霍爾的移動城堡 風之谷 魔法公主 龍貓

杉田俊介SUGITA Shunsuke簡介與署名文章

評論家。生於1975年。法政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作為文學、卡通、漫畫等領域的評論家活躍在《Subaru》、《新潮》、《Eureka》等刊物上。在以身障者護理員身分從事護理工作的同時,廣泛開展撰稿寫作活動。著書有《對於飛特族而言的「自由」是什麼》(人文書院,2005年)、《宮崎駿論——神明與孩子們的物語》(NHK出版,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