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之國際品牌的動漫

宮崎駿的自然觀——其亞洲主義式的命脈

文化

宮崎駿是日本卡通行業的領軍人物。觀察他的作品群,無論是表現美麗的花草樹木,還是輻射物質,有時甚至混雜了暴力,但根底深處流淌的都是不斷變化的亞洲式的、多層次的自然觀。

宮崎卡通中的非「日本式」自然觀

宮崎駿是代表了「日本特色」「日本人特質」的卡通作家——恐怕不少日本人都是這樣認為的。然而,只要我們想一想就會發現,宮崎卡通中幾乎沒有刻畫過「美麗日本」的風景,最多也就是《龍貓》中令人懷念的田園風光。你或許這會對此感到意外。

那麼,宮崎駿的自然觀到底是怎樣的呢?

比如,宮崎駿一直表示,儘管他感到迪士尼(Walt Disney)的卡通很有魅力(他極其欣賞短篇《老磨坊(The Old Mill)》和長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但對迪士尼世界中描繪的那種「人造味」十足的自然及其「虛假不自然」始終抱有抵觸感。同時,他還認為戰後日本的卡通陷入了「過分表現主義」和「動機喪失」狀態,「這兩個因素正腐蝕著日本的通俗卡通」(摘自德間書店《出發點》中的「關於日本的卡通」)。

也就是說,宮崎駿一直在摸索一種既有別於迪士尼式卡通,又不同於日本式卡通的獨具特色的卡通形式(當然,如果考慮到之後吉卜力工作室與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情況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宮崎駿稱,吉卜力工作室的最大特點在於對自然的描寫方式。在這裏,自然不是從屬於人類和卡通角色的。「因為我認為並非只有人類之間的關係才有意思,整個世界,即風景本身、氣候、時間、光線、植物、水、風等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所以一直努力試圖盡可能地將它們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摘自岩波書店的《折返點》中「外國記者向宮崎駿導演提出的有關《魔法公主》的四十四個問題」)。

那麼具體地說,宮崎卡通中描繪的自然是怎樣的呢?由於宮崎卡通中的自然是多層次構成的,所以無法清楚明了而簡潔地理解它。以下筆者嘗試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來考慮。

(1)純淨的自然

宮崎常說,在許多日本人心中至今依然留存著宗教心。在人類無法涉足的密林深處,存在著神聖之地、純淨之地。那裏豐富的泉水源源噴湧,保持著一片靜謐。人們希望自己死後能回到這樣的純淨之地。不需要聖人的指引,也不存在天堂和極樂。只是所有人都平等,死後去往相同的地方。

與擁有體系化教義和組織的宗教相比,日本人這種樸素的信仰完全稱不上是宗教,它是一種質樸的信仰。清掃庭院、浸泡溫泉清潔身體等,這些行為對日本人來說就等同於宗教行為和禮儀,莫如說這些日常的行為才是最為單純而可靠的信仰形式。

實際上,宮崎卡通中隨處可見這種純淨的自然景象。布滿藍色美麗結晶的地下洞窟(《風之谷》),沉入清澈水底的古代城市(《天空之城》)、森林中美麗平和的樹木(《龍貓》)、閃爍著神聖光輝的野豬神池塘(《魔法公主》)、男女主角的相遇之地——靜謐的森林深處的池塘(《風起》)等等。無論經濟多麼繁榮,科學文明多麼發達,這些純淨的大自然形象,仍舊悄然留存在日本人的靈魂深處,支撐著人們「正常的心靈」。

(2)畏懼的自然

另一方面,宮崎卡通的世界中還同時刻畫了自然的恐怖。比如,巨大王蟲群席捲大地的災難(《風之谷》)、將海邊小鎮葬入古老海底的巨大風暴和海浪(《崖上的波妞》)、被突如其來的颱風和洪水淹沒的世界(《熊貓小熊貓之大雨馬戲團》)、一次又一次襲來、令人恐懼的地震和海嘯(《未來少年柯南》)、發狂的大太法師(日本神話中的巨人——譯註)變成黑色黏塊不加區別地吞噬人類、森林和怪物的場面(《魔法公主》)……。

這就是應該畏懼的自然。如此恐怖的自然,或許接近於舊約聖經的《約伯記》中不盡情理的上帝。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火山島國日本所固有的神明是火山之神和火神(《出雲國風土記》中的大己貴神、記紀神話中的素盞嗚尊和大國主)。大自然原本就非人類可以擁有或掌控的。它沒有任何用意、理由或目的,就會奪走我們的財產、農地、家人和戀人的生命。「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等口號,不過是人類自以為是的傲慢而已。

(3)相互混雜且不斷變化的自然

但不僅僅如此。宮崎卡通中還描繪了各種不同性質的東西混雜在一起不斷發生變化這樣一種大自然的存在方式。比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風之谷》開頭部分對腐海的描寫。在那裏,除了人類以外,各種生物、蟲子和植物彼此敵對,卻又共存於世,創造出一種不可思議的生態系統。在普通人的眼中,腐海的自然絕非美麗而平和。但娜烏西卡卻說它「很美」。自然中不僅僅只有花草樹木才是美麗的,鐵、陶瓷和輻射物質混雜、不斷變化的自然——這其中蘊藏著腐海特有的高層次的美和高尚。

《天空之城》裏的拉普達城也是如此,人類滅亡後長達700年的時間裏,機器人、動物、植物和礦物之間產生了不可思議的交流。它們在一起生活,一起經歷不斷的變化,在拉普達城中形成了「難以想像的複雜的生態系統」。

《龍貓》也描寫了人類、森林和妖怪之間不可思議的交流。龍貓生活在以千年為單位的時間長河中(比人和動物更接近於大楠木),以它那悠然的時間感覺來衡量,無論是Mei和Satsuki,還是江戶時代的孩子們,可能看起來都是同樣的一個人。

宮崎駿導演出席卡通片《神隱少女》殺青發布會(中)。該片曾獲2003年奧斯卡最佳長篇卡通獎(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還有,《魔法公主》中雖以屋久島壯美的自然為題材,但山獸神的森林卻在某些地方又好似主題樂園;《神隱少女》呈現的,是泡沫經濟破滅後地方上走向衰敗的主題樂園和八百萬眾神的世界毗連接壤的景象;《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城堡,像是廢銅爛鐵堆積而成。可以認為,這些也都是混和了各種要素並不斷發生變化的自然本身。

下一頁: 多層次的神奇的自然,引發出對於生的根本性思考

關鍵詞

卡通 奧斯卡獎 宮崎駿 迪士尼 杉田俊介 照葉樹林文化學說 神隱少女 腐海 金魚公主 長篇卡通獎 霍爾的移動城堡 風之谷 魔法公主 龍貓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