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解讀日本

對於日本人而言「神(kami)」是什麼?

社會

橋爪大三郎 [作者簡介]

提到宗教,多數日本人或許會聯想到「神」和「佛祖」。尤其是「神(kami)」,早在佛教傳入之前,就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信仰對象。從古代到近代,日本人到底是如何看待神(kami)的呢?

在與佛(佛陀)的對比中產生的kami觀念

佛教是喬達摩・佛陀(Gautama Buddha,釋迦,生於公元前6世紀或5世紀前後)在印度創立的宗教,擁有數量龐大的文字資料和精密周至的理論。由於傳入日本的佛教是經由中國傳入的中國化佛教,所以資料(典籍)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漢譯佛典,宗教團體的組織和運營也帶有中國色彩。日本人就是這樣了解到的佛(佛陀)的,然後對照佛,形成了kami的觀念。

對比佛(佛陀)與kami,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 佛陀是開悟之人,是有生命的。佛陀早已脫離輪迴,死後將不復存在。kami不同於人類,是人類的祖先,有可能是活著的,也有可能是已經死去的。
  • 佛陀是男性,且保持單身。而kami則有男有女,且可以結婚。
  • 佛陀雖然塑造佛像安放在寺廟之中,但佛陀並不存在於寺廟內。kami不會製作神像。神社裏雖然會安放「依代」(kami依附之物),但kami並不存在於神社中。

佛教、律令制、天文曆法、醫藥和建築等源於中國的高層次文化,都是當時統治階級用於確立權力和威信的工具。被移植到日本的佛教是如何與神道實現割據共存的呢?

大和政權編織眾神故事與貴族皈依佛教

據傳3世紀前後在現在近畿地區形成的大和政權,面對各霸一方的豪強部落,建立了以天照大神為祖先的部落(天氏)獨占祭祀權的同盟,由此確立了統一政權。此前,各霸一方的豪強部落都各自擁有尊為祖先的固定的kami(比如,出雲的大國主)。通過編織這些神祇和諧共存的神話,同盟得以形成。

8世紀時,《日本書紀》、《古事記》彙編成書。按這些書籍所述,天照大神是眾神中的主神,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應獨攬祭祀權和統治權。結果,天皇家族以外的豪強部落全都被剝奪了祭祀權和統治權。但即便如此,與以色列民眾將耶和華作為唯一的God,建立了排斥其他神祇的一神教相比,大和政權的特點在於其並不排斥眾神,而是給予了他們從屬於天照大神的相應地位。眾神的共存就意味著豪強部落的共存。

佛的特點在於其與眾神無關,並不從屬於天照大神。因此,在天皇獨攬祭祀權,神道被重新加工成為統治權的依據的背景下,權力遭到剝奪的豪強部落得以自由地信奉佛教。各地的豪強部落聚居到大和地區,世襲政府官職和土地(莊園),形成了貴族。貴族大多皈依了佛教,修建寺院,祈禱來生可以往生至極樂世界。死後往生成佛的觀點在當時是不同於神道的一種新觀念。而另一方面,作為在貴族及寺院、神社的莊園內勞作的農民們而言,對本土眾神的傳統信仰比佛教更加貼近自己的生活。

下一頁: 神道與佛教,生死觀不同

關鍵詞

宗教 靖國神社 古事記 日本書紀 神道 佛教 一神教

橋爪大三郎HASHIZUME Daisaburo簡介與署名文章

社會學家。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197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曾從事過一段時間的寫作活動,1989年開始擔任東京工業大學副教授。1995-2013年任該大學教授(社會學)。著書有《語言遊戲與社會理論》(勁草書房,1985年)、《佛教的言說戰略》(勁草書房,1986年/samgha文庫,2013年)、《知曉世界的宗教社會學入門》(筑摩書房,2001年/筑摩文庫,2006年)、《不可思議的基督教》(講談社現代新書,2011年)、《快活佛教》(samgha新書,2013年)等多部。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