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興政治勢力研究

傳媒催生的「怪獸」橋下徹

政治外交

祝迫博 [作者簡介]

大阪市長橋下徹是如今日本政壇上最受矚目之人。他究竟是改革者還是煽動者?記者通過對他長期的跟蹤採訪,力圖揭示這位被期待成為下任首相的魅力政治家的本質。

競爭主義與制度變革

競爭主義是理解橋下政策的視角之一。橋下在14歲以前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從校園內暴力盛行的中學考進了府內升學率首屈一指的學校,然後又憑藉自己的才能與努力在律師界和演藝界生存了下來。有著這種生活經歷的橋下,也將競爭原理引入了政策之中。例如,2012年3月在大阪府議會通過的府職員基本條例和教育基本條例這2項條例便是橋下主導的產物,其中對於府政府職員的人事評價制度做了新規定:以往的最差評價比率大約為1/2000,而如今變為1/20,若是連續兩年被評為最差,將會成為免職對象並被送去培訓等等,一舉嚴格了人事管理制度。

而教育條例的基礎觀念,則是通過教師、學校間的競爭,達到提高教學品質的目的。只是,在與一系列條例的討論同時期進行的2012年度大阪公立學校教員錄用考試中,合格者的辭退率比往年高了3~4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差記錄,導致那些志願當教師的人紛紛離開大阪。有人指出,這與美國布希政權時代飽受詬病的教育改革(NCLB(No Child Left Behind 有教無類法案))如出一轍,在運用時應該慎之又慎。

第二個角度就是致力於制度、機關和手續的變革。現在橋下與大阪府知事共同籌劃的大阪都構想,是要將擁有和大阪府同等權限的大阪市與大阪府合併,消除這種建設設施和提供相似政策的「雙重行政」體制,整編為承擔廣域行政職責的大阪都以及貼近市民生活的基礎自治體。這也是橋下制度論的基礎和主幹。此外,維新會為進軍眾議院選舉而準備的政策案「維新八策」裏,還提出了「大重置(The Great Reset)」的口號,並列舉了首相公選制、道州制、廢除參議院等涉及國家基本體制的變革方案。

檢驗橋下改革是傳媒的責任

如今的日本社會,充斥著一種沉悶的空氣,在全球化浪潮的席捲下緩步衰退。只要國家的政治無法做出根本性變革,今後橋下仍將會擁有強大的向心力。雖然目前他表示自己不會參與國政,但只要國會依舊沉溺於政治鬥爭,希望他出任首相的呼聲恐怕就不會消失。雖然對永田町(日本政黨總部集中地)的消極應對方式也略有所聞,即表示要「坐等(橋下)『過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可是只要理解了橋下如此受歡迎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這是多麼天真的想法了。

不過,橋下的訴求似乎給了大眾一種幻想,彷彿只要巧用「大重置」這種具有魔力的口號改革制度,這個社會就會天翻地覆般地面貌一新。我對此不能苟同,而且,橋下不停地變換戰鬥的舞臺與交戰對象,掀起陣陣狂熱的浪潮,我認為這樣的手法極其危險。

舉例來說,我們原本想要通過在眾議院選舉中引入小選區制,實現一個圍繞政策論戰展開的選舉,而這樣的初衷是否實現了呢?土井多賀子的「土井旋風」,原首相細川護熙的「新黨熱」,最近的例子有民主黨的政權交接。所有這些政治熱潮過後,都曾有過若干次的結構和制度上的調整,可是有誰真能體會到政治品質的提高了嗎?

橋下是一位罕見的人才,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我們應該仔細思考他日常發出的言論,驗證陸續出臺的政策,並密切追蹤後續的動向。冷靜地、持之以恆地。這才是催生出背負時代使命的「怪獸」的傳媒的使命吧。

標題圖片:時事通信社

關鍵詞

民主黨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 大阪府 知事 傳媒 大阪都構想 橋下徹 改革 財政重建 補貼 大阪市長 首相 讀賣新聞 大阪維新政治塾 縣長 眾議院選舉 推特 全國學力測驗 公務員 減薪 大阪府議員團 議員報酬 公共事業 職員基本條例 教育基本條例 NCLB 大重置

祝迫博IWAISAKO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71年出生於滋賀縣。京都大學研究所結業後,就職讀賣新聞大阪本部,2002年起進入大阪社會部。主要擔任政治、行政領域的採訪,對橋下徹的採訪開始於2007年大阪府知事選舉前夜,至今已有5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