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興政治勢力研究

傳媒催生的「怪獸」橋下徹

政治外交

祝迫博 [作者簡介]

大阪市長橋下徹是如今日本政壇上最受矚目之人。他究竟是改革者還是煽動者?記者通過對他長期的跟蹤採訪,力圖揭示這位被期待成為下任首相的魅力政治家的本質。

「財政重建」——橋下劇場的首演劇目

在當選知事之前,橋下是一名律師,曾經以一頭棕色染髮和T恤加牛仔褲的形象出現於法庭。花哨的服裝是他「給委託人留下強烈印象的經營戰略」,再加上他在工作上的拼搏,在這個通常需要打拼十年才能自立門戶的行業,橋下在律師註冊一年之後,年僅28歲就開設了個人事務所。從此,橋下以擅長調停和解而馳名於律師業界。

他的卓越才能漸漸被人們所關注,於是橋下開始以評論員身分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沒想到頭銜和外貌的落差使他大受歡迎並迅速走紅。大顯身手的橋下被大阪出身的作家堺屋太一看中,便推舉他參加知事競選。這便是橋下進軍政界的大致經過。

想要理解橋下,就有必要分析一下「生活在電視世界裏」的經歷。電視的特性是什麼?橋下本人從實際經驗中,歸納出「若沒有絕對的特徵便無法給觀眾留下印象」這樣一個簡要結論。電視評論員必須能夠乾脆利落地梳理評述各種複雜的現象,有時甚至需要用極端的言論調動起電視前觀眾的情緒。發言需拋棄一切曖昧,完全簡化成「非黑即白」,增加過激成分。橋下從政之後也沿襲了他在影視界裏培養起來的手法,那就是政治和行政的戲劇化。「舞臺」不僅僅是競選,甚至擴展到了日常的會議和政策決定過程,把它們全都公諸於傳媒,並且掀起贊成派和反對派的激烈爭論,導演了一出出針鋒相對的戲劇。

第一出「劇目」是大阪府的財政重建。4年前,大阪府背負了近6兆日圓的債務,財政的僵化程度之甚,在47個都道府縣中位居第二位。橋下走馬上任第一天,便對大阪府政府職員當面訓誡道:「大阪府是破產企業。諸位都是破產企業的員工。」他的這些話讓傳媒一哄而上,成功地將財政重建的必要性廣泛傳布於民眾之中。

與此同時,橋下駁回了即將完成的2008年預算案,另施奇計,重新編制了一份從4月開始的時限4個月的預算,並決定在這期間制定出一份徹底的財政重建方案。

該財政重建方案的核心內容,包括約9萬名大阪府政府全體職員的減薪措施,根據不同職位,薪水相應削減3.5%-16%,退休金的降幅更是跌破了5%,這在全國各個都道府縣中是第一次。此舉引起工會組織的激烈反抗,橋下於是把以往不曾公開的與工會方的談判公諸於眾。面對工會幹部「(被這樣處置)我們已經忍無可忍了!」的反抗,橋下回擊說:「要是在民間企業,財政倒了,職員全都需要開除!」他們的應答一經傳媒報道,「支持橋下」這種占據了壓倒多數的民眾呼聲,源源傳到審議減薪案的府議會議員耳中。長期的經濟低迷造成的嚴峻就業形勢,使「旱澇保收」的公務員便成了眾矢之的。橋下則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整個較量中占盡了優勢。

高呼「解放奴隸」,給國家施壓

讓傳媒如何報道?橋下的這種意識催生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號,並推動了形勢的發展。例如,國家直轄事業負擔金制度。這是一種將原本應由國家負責的道路維修改良、河流的改造整修等一部分公共事業費用讓地方自治體也共同承擔的制度。然而在2008年之前,國家並沒有出示費用的明細,因此地方的不滿情緒不斷高​​漲。

橋下在2009年2月表示,暫緩考慮將負擔金列入大阪府預算,隨後即刻奔赴東京,與分管這一制度的負責人,也就是當時的國土交通大臣當面進行了會談。在向傳媒公開的並不算長的時間段裏,橋下滔滔不絕地控訴:「地方猶如國家的奴隸!我們要求解放奴隸!」,他巧妙地借用「奴隸」一詞將制度的問題所在昭告天下。緊接著,在一個月之後的政府委員會上,他又將國家比喻成索要高額餐費的黑心餐廳,嚴厲地批評道:「(國家)簡直就是宰人的『黑店』。」再次引起軒然大波。廢除負擔金原本不是什麼新鮮課題,全國知事會早自1959年起就已向國家提出這個要求,但由於擔心國家會因此縮減公共建設事業,這樣的呼聲也就沒有形成氣候。然而橋下的一系列言論一經報道,其他知事立刻群起呼應。來自地方的壓力終於驅動了國家,2010年度開始,一部分制度得以廢除。

橋下還咬住日本的教育委員會制度不放。面向國中小學生的2008年度全國學力測驗的成績,當時只公開到都道府縣級,對各個市町村和學校的成績,教育委員會則以「會產生排名」為由不予公開。身為7個孩子的父親,橋下以家長的身分參加了一檔廣播節目,在節目中,他說道:「教育委員會那幫混蛋竟然說不公開成績!向這群人強烈抗議,用不著顧慮!」接著,在傳媒記者面前他又大罵教育委員會的領導部門文部科學省是「一群傻瓜」。「混蛋」「傻瓜」這類不雅之詞通常不會出自一個政府官員之口,橋下的發言無疑令輿論一片嘩然。然而,他要求資訊公開的主張主要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教育委員會被迫妥協,到了第二年度,按照資訊公開的要求,在大阪府內,各市町村的測驗成績原則上得以公開。

雖然公眾對橋下本人的評價毀譽參半,但是他的勤奮好學是大家公認的。橋下用高昂的熱情拼命學習、討論各種政策和制度,在理解難題課題方面發揮出無與倫比的能力。從直轄事業負擔金和教育委員會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他那過激的言論並非單純的粗魯謾罵,而是切中了已陷入功能障礙的日本體制的要害,因此才會產生如此大的效應。

下一頁: 以「民意」為後盾,大刀闊斧削減成本

關鍵詞

民主黨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 大阪府 知事 傳媒 大阪都構想 橋下徹 改革 財政重建 補貼 大阪市長 首相 讀賣新聞 大阪維新政治塾 縣長 眾議院選舉 推特 全國學力測驗 公務員 減薪 大阪府議員團 議員報酬 公共事業 職員基本條例 教育基本條例 NCLB 大重置

祝迫博IWAISAKO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71年出生於滋賀縣。京都大學研究所結業後,就職讀賣新聞大阪本部,2002年起進入大阪社會部。主要擔任政治、行政領域的採訪,對橋下徹的採訪開始於2007年大阪府知事選舉前夜,至今已有5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