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減少對社會的影響

「家庭差距」的產生和「社會裂痕」的加深

財經 社會 生活

山田昌弘 [作者簡介]

引發日本少子化問題的背景因素之一,是因為年輕一代還根深蒂固地保留著傳統的家庭意識。曾將成年後仍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輕人定名為「單身寄生族」的中央大學山田昌弘教授為我們闡釋日本家庭的現狀與未來。

年輕男性收入降低、兩極分化、不穩定化

如上表所示,年收入符合未婚女性要求的男性很少。這正是造成未婚化現象的主要原因。對女性而言,能夠實現「丈夫負責掙錢,妻子負責家務和照顧孩子」這種傳統家庭形態的未婚男性,其絕對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建立傳統型家庭對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正變得可望而不可及。

這是由於年輕男性的收入相對降低(1974~),且出現兩極分化(1997~)所造成的。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後,年輕男性的收入開始相對下降,加之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經濟結構的轉變,「非正式員工」尤其是在年輕人中日漸增加。這樣一來,成為收入穩定的企業正式員工的年輕人與成為收入不穩定的非正式員工的年輕人之間就會產生出差距,並直接導致家庭的差距。也就是說,作為正式員工可以賺取穩定收入的男性容易結婚,可以組建「丈夫工作,妻子處理家務、照顧孩子」的傳統型家庭;但非正式員工等收入不穩定的男性,作為結婚對象則受到女性排斥,停留在未婚狀態。後者的數量在最近20年內不斷擴大,成為結婚人數減少的直接原因。

正如下表所示,1992年以後,未婚者中正式員工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而男性無業人員的比例持續上升,9名30~39歲未婚男性中就有1人為無業人員。

下一頁: 單身寄生族現象

關鍵詞

生活方式 少子化 單身寄生族 女權主義 家庭差距的產生 傳統的 家庭意識 未婚 年收入 非正式員工 正式員工 父母 同居 男女交往 非正式僱用 計時勞動

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7年生於東京。1986年,獲取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自2008年4月起任中央大學文學系教授。專業為家庭社會學、情感社會學及性別論。著作有:《單身寄生族的時代》(築摩新書,1999年)、《少子社會日本 另一種差距的走向》(岩波書店,2007年)及《家庭難民》(朝日新聞出版社,2016年)《底層的競爭》(朝日新書,2017年)、《少子化對策在日本為何失敗》(光文社新書,2020年)、《新型差距社會》(朝日新書,2021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