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減少對社會的影響

「家庭差距」的產生和「社會裂痕」的加深

財經 社會 生活

山田昌弘 [作者簡介]

引發日本少子化問題的背景因素之一,是因為年輕一代還根深蒂固地保留著傳統的家庭意識。曾將成年後仍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輕人定名為「單身寄生族」的中央大學山田昌弘教授為我們闡釋日本家庭的現狀與未來。

依靠丈夫收入生活的女性占多數

普遍流傳的說法認為,由於不想結婚、希望繼續工作女性增加,因此產生了未婚化現象。但在日本,僅有一部分女性屬於這種情況,對此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判斷。其一,是在意識調查中回答因為工作而不想結婚的女性只占少數;其二,是許多人強烈希望婚後在經濟上依賴丈夫。同時,還有多項調查顯示,進入本世紀後,20~29歲的年輕女性人群希望成為家庭主婦的意願正在加強。

結婚後的生活需要花錢。如今,認為婚後依靠丈夫收入生活理所當然的未婚女性仍然占據主流。不言而喻,她們有一種強烈的意識,認為即使自己在婚後繼續工作,丈夫也必須擁有足夠的收入。甚至有調查顯示,大多數女性會將「收入」和「職業」作為尋覓結婚對象的條件,而且近年來這種趨勢正在不斷加強(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

在我與明治安田生活福利研究所開展的未婚者調查中,針對「希望結婚對象的年收入是多少」這一問題,大多數男性回答「無所謂」,而女性尋覓高薪男性的傾向則非常明顯(參照下圖)。儘管有68%即超過3分之2的女性希望結婚對象年收入在400萬日圓以上,但現實中年收入在400萬日圓以上的未婚男性僅占4分之1。對比這兩個圖表可以發現,女性期待的結婚對象的年收入與現實中男性的年收入之間顯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下一頁: 年輕男性收入降低、兩極分化、不穩定化

關鍵詞

生活方式 少子化 單身寄生族 女權主義 家庭差距的產生 傳統的 家庭意識 未婚 年收入 非正式員工 正式員工 父母 同居 男女交往 非正式僱用 計時勞動

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7年生於東京。1986年,獲取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自2008年4月起任中央大學文學系教授。專業為家庭社會學、情感社會學及性別論。著作有:《單身寄生族的時代》(築摩新書,1999年)、《少子社會日本 另一種差距的走向》(岩波書店,2007年)及《家庭難民》(朝日新聞出版社,2016年)《底層的競爭》(朝日新書,2017年)、《少子化對策在日本為何失敗》(光文社新書,2020年)、《新型差距社會》(朝日新書,2021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