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KUSHIMA(福島)後的能源戰略

「頁岩氣革命」與日本

財經

頁岩是泥岩的一種,頁岩中含有頁岩氣。頁岩氣的增產給美國天然氣的供求關係帶來了急劇變化,這一變化正影響著歐洲天然氣市場。本文考察了這種「頁岩氣革命」的世界性變化將給遭受地震災害後的日本及亞洲帶來的影響。

頁岩氣革命是否將成為世界性趨勢?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美國的天然氣供需緩和後,大幅度下調了天然氣進口預期量,這也為國際天然氣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尤其重要的是,當初設想向美國出口的LNG,由於雷曼衝擊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轉而流入了天然氣需求減少的歐洲,從而波及到部分天然氣的價格決定方式。

天然氣價格決定方式因進口地區不同而異。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由作為樞紐站的天然氣管道匯集地以及作為城市門站的州際管道和州內管道結合地、也就是天然氣交易地點的供需行情形成的。另一方面,在歐洲,美國式的樞紐站價格和原油參考價格並存,前者主要是英國及比利時、後者主要在歐洲大陸各國採用。儘管天然氣需求減少了,但是,歐洲國家的買主大量買進現貨LNG。這是因為,面向歐洲大陸各國出口的管道天然氣,是參照原油確定價格的,所以在樞紐站確定價格的現貨LNG,更具備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再有,因為以原油參考價格買進的管道天然氣的進口量受到抑制,買主與管道天然氣賣主之間開展了現有契約的價格交涉。結果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德國大型能源企業E.ON達成協議,2010年起3年內,俄向德出口天然氣的10~15%以樞紐站價作參考;荷蘭與挪威的主要天然氣出口公司Gasterr能源公司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ll)也效法了這一做法。當樞紐站價低於原油參考價時,實際上就意味了降價。最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有關負責人也發言表示,允許價格決定方式的變更。

現在,除美國之外,幾乎還沒有生產頁岩氣的國家。但是,頁岩氣開發計劃正在世界各地舖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歐洲。目前,波蘭、德國等正在討論開發頁岩氣。尤其是在波蘭,自2010年前後起開始了勘探活動,快的話2014年就有望開始商業性生產。

就美國掀起的頁岩氣革命是否將在歐洲再現的問題,目前以否定意見居多。其論據有多種。比如,歐洲目前正討論擬開發頁岩氣的地區,勘探歷史短淺,有關開發技術知識的積累尚未達到美國那樣的水準;尚未完善像美國那樣的促進頁岩氣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美國,礦物資源所有權屬於土地所有者,這就為開發帶來極大的能動性,而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礦物資源是歸國家所有的;擔心破壞環境的意識強烈等等。

但是,歐洲是天然氣消費大戶,期待在本地實現頁岩氣大規模生產的意願極其強烈。 EU更是從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擔心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會不斷攀升。特別是2006年及2009年發生了俄羅斯烏克蘭天然氣爭端之後,加強了歐洲各國對依賴進口俄羅斯產天然氣的戒備心理。如果在該地區掀起頁岩氣革命,能夠降低對俄羅斯的依存度,並有望在歐洲構建抑制俄羅斯影響力的框架。但是否能夠實現這場頁岩氣革命,最為重要的,是在解決環保問題的基礎上如何使歐洲開發的頁岩氣與現有的天然氣供應源在價格上能夠形成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頁岩氣開發尚處於討論階段。中國、印度、澳洲、印尼等國被認為極具發展潛力,但都尚未達到商業性生產地步。在這個意義上說,頁岩氣革命尚未進入亞洲太平洋市場。

下一頁: 日本的LNG需求與頁岩氣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美國 天然氣 頁岩氣 福島核電廠事故 電力 歐洲 俄羅斯 森川哲男 卡達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