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火山造就的北海道四季山嶽美景
自然環境 觀光旅遊-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北海道的群山與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相比,平均海拔低約1000公尺,即使是最高峰旭嶽也只有2291公尺,因此不需要非常高超的攀登技術。然而隆冬時節,由於日照時間短,山上的溫度可降至零下40度左右。此外,一旦大型低氣壓來襲,惡劣天氣開始,暴風雪持續近10天的情況也不少見。由於緯度較高,冬季季風導致大量積雪,白茫茫的山脈猶如極地的冰川世界。這就要求登山者必須有堅韌的意志力,才能挺過無盡的暴風雪。登山者需要設計較為從容的行程,並為此攜帶所需的食物和燃料,如此想來,要攀登北海道冬季雪山實可謂「艱苦卓絕」。
除7、8月的短暫夏季外,攀登北海道的山脈絕非易事。因此,直至最近,北海道內陸的山嶽不大為普通登山者所關注,鮮少有人向大眾介紹其全貌。
最高峰——大雪山脈旭嶽
大雪山是聳立於北海道中部的群山的總稱,其中,海拔2291公尺的主峰旭嶽是北海道的最高峰。由於位於複合火山群中,在我看來,與其說它山峰高聳,其實更像是一片廣闊的熔岩臺地。
我第一次進入大雪山脈是在1971年7月,是與我的攝影老師田淵行男同行而往的。那次,我們的目的是以白雲岳(2230公尺)的石室為基地開展高山蝶類的生態研究,儘管停留了一個多星期,但並沒有去旭嶽。
說實話,當時,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我失去了登上最高峰的那個小山頂的欲望。儘管徒步前往需要2、3小時,但作為一個登山愛好者,不知為何我卻產生了一種羞恥。也許是因為廣袤無垠的大雪山脈給人的感覺更像高原而非山脈。在這片高原狀的隆起中,比旭嶽海拔稍低的富村牛山(2141公尺)對我來說更具吸引力。於是,我從白雲嶽的石室出發登上了富村牛山,後又原路返回。而登上旭嶽山頂,則是20年之後的事了。我還記得那是一個積雪最深的3月。
大雪山脈多見褶皺起伏的「冰緣地貌」,這是由地下水分經過反覆凍結、融化而形成的。因此,這裡也是世界珍稀的動植物寶庫。永久凍土分佈廣泛,等還有冰河時期的遺留下來的高山地帶的動植物物種,特別是高山蝶中,包括了大雪山脈獨有的艾雯絹蝶、淡酒眼蝶等。
日高山脈:縱貫南北的冰河時期群山
若要欣賞冰川地貌,沿山脊縱穿險峻的日高山脈是最佳路線。山脈中分佈著眾多火山,由於地殼運動,這裡的地層產生褶曲,這在北海道十分罕見。日高山脈起於狩勝嶺,終至襟裳岬,南北綿延約80公里,最高峰是幌尻嶽(2052公尺),景色美不勝收。這些山正值壯年期,峰頂尖銳,山脊呈刀刃狀,在林線以上的高山帶,因殘雪較少等原因,被偃松所覆蓋。山麓地帶則生長著庫頁冷杉、魚鱗雲杉等針葉林。
山頂及山脊附近的顯著特徵是冰蝕地貌,可以看到數十個冰斗,仿若勺子在山體表面挖出的一般。研究認為,這些冰斗是在7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末次冰期,被冰川削鑿而成的。這裡沒有登山道,最受歡迎的路線是從北邊的芽室嶽(1754公尺)到南邊的樂古嶽(1471公尺)這段長約100公里的路線。
火山活動造就的山嶽美景
北海道的6個國立公園中,除釧路濕原外,其他5個都是火山景觀。自遠古時代開始,火山多次噴發,現在有珠山(737公尺)等仍然隆隆聲響煙霧升騰,難以讓人接近。不過,絕大部分火山在登山導遊的引導下都可以攀登。
北海道面積最大的火山帶是從十勝嶽(2077公尺)到大雪山脈、穿過知床半島直至千島群島的「千島火山帶」。由美麗的錐形山雄阿寒嶽(1370公尺)等構成的阿寒火山群,以及以知床半島的最高峰羅臼嶽(1661公尺)為中心構成的知床火山群等共同形成了一個弧形。
在千島火山帶中,有一片十分珍貴的火山口湖,名為摩周湖,周邊被高達300公尺的陡峭的外輪山環圍。該湖在1931年的透明度測定中達到41.6公尺,成為世界之最並因此而聞名於世。不過,正如它的別稱「霧中的摩周湖」一樣,很難一睹其神秘面紗下的真實模樣。
儘管夏季短暫,冬季漫長,但北海道的群山上亦有四季更替。春天,翹首以待的黑色的土壤從隨著融雪而露出,樹木抽出新芽;秋日,林線上的七灶花楸和嶽樺共同織就一副色彩斑斕的畫卷;而到了冬季,僅僅是酷寒這一點,也足以給人留下難忘的回憶。
攝影、撰文:水越武
標題圖片:嚴冬時節,知床連峰的天頂山(1046公尺)。由於北海道的山所處緯度高,冰寒地凍的景象常常使人聯想到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