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勳
ŌNISHI Isao
1944年出生於福岡縣。國中畢業後,從事過木匠、汽車維修員、配電工等各種職業。1970年30歲時拜「人間國寶」(髹漆)赤地友哉為師,入門成為弟子。2002年被評選為「人間國寶」。
日本的漆器曾在海外被稱為「japan」,極受珍視,如同中國的陶器被稱為「china」一樣,作為代表東洋的工藝品盛名遠揚。
漆具有非同一般的出色性能。它黏著力強,還有很好的防水耐熱的特性,據說現代化學塗料也無法與之匹敵。而且,漆的塗層表面散發出幽潤的光澤,甚或讓人由內心深處倍感溫暖。
一人承擔全部程序
大西勳於2002年作為漆工藝家,被選為「人間國寶」(*1)。大西受到高度讚揚的,是漆器工藝中的「髹漆」技藝。漆器工藝中,有描金(*2)、螺鈿(*3)、蒟醬(*4)、戧金(*5)等裝飾技法,而髹漆則指單純的塗漆。
一般來說,漆器工藝是按程序由不同工匠分工完成的。而大西則從製作用於漆器底胎的「曲輪」(將杉木、柏木的薄板彎曲而成的大小各異的圓圈狀物)開始,到漆的合成、打底漆、塗中層漆、上表層漆等,所有64道程序全部由他一個人完成,令人欽佩不已。每件作品歷時8個月左右才能完成。
愚直的工匠
大西說:「嚴謹地做好各道程序中的髹漆和打磨並不斷反覆加工,由此逐步使漆煥發出光彩。」
「我總感到自己很笨拙,所以不得不認真踏實地對待每一項工作。不加裝飾,單靠漆製作完成每件作品,我的這種方法,只有一絲不苟地去做才行得通。被評選為『人間國寶』後,好像周圍的人都把我當成作家,其實完全不是。我認為自己始終是一名漆匠,並且是一個把效率和賺錢置之度外的愚直的工匠。」
(*1) ^ 日本的「人間國寶」,正式名稱是「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持有者」。在工藝技術或表演藝術領域裏具有較高歷史性或藝術性價值的無形文化遺產中,日本政府文化廳對那些掌握了「絕技」「絕藝」人,授予「人間國寶」的稱號,列為傳承保護的對象
(*2) ^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技法
(*3) ^ 用螺殼與海貝等薄片鑲嵌在漆器表面的裝飾技法
(*4) ^ 在竹子編制的藍胎上塗漆打底後,在漆地上雕刻線條紋樣,刻紋內填入彩漆,乾後磨出線紋圖案的裝飾技法
(*5) ^ 在漆器上刻劃出纖細的線條紋樣後,將金銀鑲嵌其中的裝飾技法
人間國寶的話

1 髹漆
「髹漆」一詞或許聽起來比較陌生,它是「刷漆、上漆、塗漆」的意思。「髹」字的上半部分表示以女性頭髮為材料做成的漆刷,下半部分則有讓漆休息、乾燥的意思。這是我對這個字的理解。

2 大西勳的工作室
這裏是用刨子刨「曲輪」的地方。這種工作通常在燭光下進行。因為在燭光的映照下可以清晰地看見木胎表面凹凸的陰影。而且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在燭光下長時間工作,眼睛也不會感覺疲勞。

3-4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這個作品主要是想表現從春到夏不斷變化的綠色。通過朱色和黑色的搭配,烘托出日漸濃郁蒼翠的群山。

5 100個「曲輪」
用直徑3公分到50公分不等的100個「曲輪」組合出作品。木材會因濕度和溫度的不同而伸縮,所以無法忠實反映設計圖的要求。為了讓這些「曲輪」環環緊扣,細微的調整必不可缺。
6 由100個「曲輪」組合出器皿的形狀
將「曲輪」分毫不差地環環緊緊扣成形。為什麼要做如此繁複的工作呢?這是為了讓木材呼吸,讓它存活幾百年。當然,胎體也可用陶輪加工成形,不過由於木材的特性,時間一長,很容易順著木紋橫向延伸,或是變形成橢圓,或是出現裂縫,以致開裂。但如果採用「曲輪」方式,那麼上漆後的器皿即使拿到不同溫度和濕度的外國去也不容易損壞。所以,如果想大量生產的話可用陶輪加工,但如果要長久保存,那就一定要用「曲輪」了。

7-8 「曲輪」木胎漆盆 2009年
這是我以鐵炭爐中燒得通紅的木碳為意想而製作的作品。我出生在煤礦區,那裏出產優質的無鉛炭。無鉛炭的黑色不是漆黑,而是有點煙熏的黑,但願我準確地表現出了那種黑色……。
9 貼布
給上了漆的「曲輪」裱褙一層麻布。關鍵是要將布紋斜著貼在木紋上。這是因為要給木材有一定程度的伸縮餘地。如果布紋與木紋平行,只能聽任木材伸展,收縮時就不好辦了。如果斜著貼上去,那麼既可應對木材的伸縮,又能保持一定的強度。正倉院的皇室珍藏品也是採用這種裱褙方式的。古代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畏啊!

10 貼布
在貼好的布上塗漆。除貼布外,給「曲輪」上漆時,也像這樣用十字板撐起「曲輪」,拿著十字板作業。這樣可以邊旋轉邊塗漆,最重要的是手不會碰到上了漆的地方。

11 用油桐木炭打磨
最近多數人都用砂紙進行打磨作業,不過我還是鍾情於使用靜岡縣產的油桐木炭。髹漆、烘乾、磨光,不斷反覆這一作業過程,最終作出美麗的漆面。

12-13 「曲輪」木胎「黑溜」(*6)高腳漆盤 2003年
這件作品表現的是夜空中的繁星。創作時我一直在思索夜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漆黑。這件作品有腳,它也是由「曲輪」的疊加而成的。所謂「溜」,就是在末道程序中在漆器上罩塗一層透明度很高的精製漆。罩漆之後底漆的黑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顯深沉和含蓄,形成一種妙不可言的黑色,光潔而潤澤。
14 生漆
漆液是取自漆樹的乳白色樹脂,由採漆工割開漆樹樹皮,採集從中滲出的樹脂而得。樹脂十分珍貴,一棵漆木的採集量僅有150公克。日本使用的漆99%產自中國,不過我用的是茨城縣大子產的漆。我請做採漆工的朋友採來生漆,自己提煉,然後再加入顏料製成喜歡的顏色。這種漆是在盛夏時節採集的,叫「盛漆」,是罩塗時使用的。

15 過濾深綠色彩漆
用和紙(日本紙)過濾提煉後加入顏料的彩漆。主要是為了去除雜質。

16-17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這件作品表現了冬天的獵戶座,是我回憶兒時仰望夜空的情景而創作的。外側表示新月,為了突顯出這一部位,我通過調節「曲輪」的高低差,提高了月牙弧形部分的高度。

18 髹塗罩漆
髹塗罩漆,一氣呵成,因為漆是最忌塵埃的。我的工作室所在的筑西市不能算是髹漆的理想場所。髹漆的最佳之處,是終年氣候濕潤的地方。例如輪島塗(石川縣)、津輕塗(青森縣),會津塗(福島縣)等漆器產地。那裏濕度高,灰塵相應就少。

19 漆刷
漆刷上用的是女性的頭髮,用木板夾住後製作而成。據說以前用「海女」(*7)的頭髮製作的漆刷,髮毛比較堅韌,是最好的。

20-21 「曲輪」木胎漆盆 2008年
為表現梯田,我選擇了橢圓形。製作橢圓「曲輪」十分困難,進行了無數次細微調節後才做成了現在的形狀。碩果累累的秋天是我想表現的季節感。

22 髹塗罩漆
我入門漆匠這一行比較晚,所以髹漆不是我的強項,比我技藝高超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拋棄了所謂的小聰明,專心致志於髹漆和打磨,並反覆練習。只有腳踏實地,肯於下功夫,才能讓漆煥發出自然的光彩。

23 木工道具
這是調節或修整「曲輪」用的小刨子和小刀。為了讓「曲輪」咬合嚴密,需要微調,需要有用途各異的不同道具。

24 髹漆作業間
右側的房間是漆室,是為防塵、保溫和保濕而專設的房間。沒有濕氣的話,漆是不會乾的。漆乾燥的最佳環境是濕度75%,溫度20度至25度。在這裏放置7至8小時,誘發出漆的光澤。

25 「曲輪」木胎罩朱髹漆盆 1990年
漆盆邊緣的8個小孔代表北斗七星和仰望星辰的自己。這也是採用了罩明裝飾工藝的作品。20多年的歲月,令漆盆的朱色越發嬌豔。這款漆色可以說是與時間共同完成的。

26 落款
半年多的工作結束了,作品完成後用朱漆寫下簽名。這個簽名也是自己對作品負責的標記。

1 髹漆

2 大西勳的工作室

3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4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5
100個“曲輪”

6
由100個“曲輪”組合成器皿的形狀

7 “曲輪”木胎漆盆
2009年

8 “曲輪”木胎漆盆
2009年

9 貼布

10 貼布

11 用油桐木炭打磨

12 “曲輪”木胎“黑溜”高腳漆盤
2003年

13 “曲輪”木胎“黑溜”高腳漆盤
2003年

14 生漆

15 過濾深綠色彩漆

16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17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18 髹塗罩漆

19 漆刷

20 “曲輪”木胎漆盆
2008年

21 “曲輪”木胎漆盆
2008年

22 髹塗罩漆

23 木工道具

24 髹漆作業間

25 “曲輪”木胎罩朱髹漆盆
1990年

26 落款
(*6) ^ 漆器罩明裝飾技法的一種,在黑色底漆上罩塗一層透明漆
(*7) ^ 「海女」是日本非常傳統的職業,是指在日本近海,以潛水的方式捕魚以及採集鮑魚的婦女,一種日本非常傳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