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場外市場:客流如織,盛況重來

飲食 觀光旅遊 生活

川本大吾 [作者簡介]

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原築地市場搬遷至江東區的豐洲之後,築地場外市場的去向一度為人們所擔心。疫情下的入境限制措施放寬後,以訪日遊客為主,前來品嘗海鮮的人們連日來將這裡擠得水泄不通,甚至比場內市場搬遷前更加熱鬧。本文為您介紹名店的口味以及新推出的人氣商品。

搬遷豐洲和疫情的雙重打擊

被稱作「場內」的原築地市場由於設施老舊,做出搬遷至豐洲的決定之後,築地場外市場一邊對外宣稱「場外市場不會搬遷」,一邊繼續營業。

原築地市場的前身、日本橋魚河岸在關東大地震(1923年)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後來在築地的海軍用地開始臨時營業。1935年(昭和10年)增加了蔬果部後,在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本場正式營業。東北側曾是築地本願寺的墓地,這裡也因為地震的影響而搬遷,因此在其舊址上,水產商、烹調用具店以及為市場相關人員提供的飲食店鱗次櫛比。也就是說,築地場外市場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商店街。

與需要入場許可證的場內市場不同,因為是商店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來此購物。這裡不僅集中了全日本新鮮的魚貝類,還能買到專家使用的烹調用具和乾貨,所以也深受普通遊客的愛戴。特別是在年末,為了準備過新年的物品,這裡更是擁擠不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壽司熱」的興起,築地的名字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國外遊客也蜂擁而至。

新大橋大道上的「門跡街」,因築地本願寺曾被稱為「築地門跡」而得名。右邊是因牛雜丼而聞名的「狐狸屋」
新大橋大道上的「門跡街」,因築地本願寺曾被稱為「築地門跡」而得名。右邊是因牛雜丼而聞名的「狐狸屋」

場內市場在2018年10月搬遷至豐洲。當然人們會擔心「這裡是否會失去活力」,但商店街確實開展宣傳活動,而且為了讓中央區繼續保持繁榮,還開設了商業設施「築地魚河岸」,有豐洲市場的中間商等大約60家店鋪入住。想買高級魚或時令魚貝類的普通顧客自不必說,專業廚師也經常來此購物,因為這裡「比豐洲還近,很方便」。另外,很多外國遊客在銀座觀光和觀看歌舞伎座表演等行程中也安排了到訪此處,他們也為這裡保持繁榮做出了貢獻。

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遊客銳減。這裡的店鋪被迫縮短營業時間,有的只有週末營業,近500家店鋪的營業額無一不大幅下降。據NPO法人築地美食街建設協議會介紹,也有不少店鋪被迫停業。

築地魚河岸連接著面向晴海街的小田原橋棟與波除街沿街的海幸橋棟
築地魚河岸連接著面向晴海街的小田原橋棟與波除街沿街的海幸橋棟

從海幸橋棟的屋頂可以看到原築地市場的舊址
從海幸橋棟的屋頂可以看到原築地市場的舊址

下一頁: 場外市場到訪者不斷增加,飯團店前也排起長龍

關鍵詞

東京 築地 漁業 豐洲 水產品 築地市場 水果 魚肉 漁市 築地本願寺 食魚文化

川本大吾KAWAMOTO Daigo簡介與署名文章

時事通信社水產報道部部長。1967年出生於東京。專修大學畢業後,於1991年進入時事通信社工作,在水產報道部採訪報道築地市場交易情況長達25年。著有《報告文學 The築地》(時事社,2010年)等作品。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