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具之都岐阜縣關市,感受刀匠傳承之技術與精神

文化 生活 技術 觀光旅遊

室町時代,日本刀具之鄉岐阜縣關市曾經聚集了300多名製作刀具的匠人。在全國為數眾多的流派中,關鍛冶(關市的刀匠,或由關市刀匠鍛造的刀劍總稱——譯註)鍛造的刀具被評價為「最具實戰性」。關市的刀具製作傳統傳承至今,作為廚刀、剪刀、剃刀的著名產地而舉世聞名。我們探訪了關鍛冶傳承館以及世界聞名的刀具製造商貝印的工廠,親身感受匠人的精湛技藝和精神。

不折不彎、鋒利無比的名刀產地

從名古屋向北約40公里,岐阜縣關市幾乎位於日本的中央地帶。雖然它是一座人口只有8萬人的小城市,但製造廚刀、剃刀、剪刀的工廠大大小小竟然多達300家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刀具之都」。出口額約占日本刀具類出口總額的一半,與德國的索林根、英國的謝菲爾德並稱為「世界三大刀具產地」。

刀具之都的歷史始於約800年前的鐮倉時代。大和國(現奈良縣)的刀匠移居美濃國(現岐阜縣),在南北朝時代(1337-1392年)確立了被稱為「美濃傳」的鍛刀技術。日本刀的5個著名流派稱為「五大傳」,特別因其「不折不彎、無比鋒利」而成為很多武士的渴求之物。

作為關鍛冶的守護神,1288年(正應元年)從大和國的總社分祀春日神的春日神社(關市南春日町)
作為關鍛冶的守護神,1288年(正應元年)從大和國的總社分祀春日神的春日神社(關市南春日町)

在美濃傳的歷史上,被人們譽為最優秀刀匠的是和泉守兼定。他鍛造的名刀,以豐前國(大致包括福岡縣的東部及大分縣的北部——譯註)小倉藩第一代藩主細川忠興的佩刀「歌仙兼定」為代表,是很多知名戰國武將的愛用之物。

而與兼定並稱「雙璧」的著名刀匠則是「關之孫六」,即孫六兼元。傳說美濃的戰國武將齋藤道三將女兒濃姬嫁給織田信長的時候,送給她一把兼元製作的匕首。據說戰後派文學代表作家三島由紀夫將這種刀改為軍刀式樣,在1970年自殺時使用。

在關鍛冶傳承館可以欣賞到這兩種名刀的實物。館內設有記載刀匠技藝的歷史資料、刀裝和小刀精品選等展覽,另外還現場演示古代日本刀的鍛造和外裝匠人的作業過程。

與春日神社相鄰的關鍛冶傳承館,展示關於關鍛冶的資料、刀劍和刀具製品
與春日神社相鄰的關鍛冶傳承館,展示關於關鍛冶的資料、刀劍和刀具製品

關鍛冶傳承館的展品——和泉守兼定的長刀
關鍛冶傳承館的展品——和泉守兼定的長刀

下一頁: 一方水土培育出的傳統工藝

關鍵詞

岐阜 刀具 日本刀 指甲剪 貝印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