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刀具之都岐阜縣關市,感受刀匠傳承之技術與精神
Guideto Japan
文化 生活 技術 觀光旅遊-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不折不彎、鋒利無比的名刀產地
從名古屋向北約40公里,岐阜縣關市幾乎位於日本的中央地帶。雖然它是一座人口只有8萬人的小城市,但製造廚刀、剃刀、剪刀的工廠大大小小竟然多達300家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刀具之都」。出口額約占日本刀具類出口總額的一半,與德國的索林根、英國的謝菲爾德並稱為「世界三大刀具產地」。
刀具之都的歷史始於約800年前的鐮倉時代。大和國(現奈良縣)的刀匠移居美濃國(現岐阜縣),在南北朝時代(1337-1392年)確立了被稱為「美濃傳」的鍛刀技術。日本刀的5個著名流派稱為「五大傳」,特別因其「不折不彎、無比鋒利」而成為很多武士的渴求之物。
在美濃傳的歷史上,被人們譽為最優秀刀匠的是和泉守兼定。他鍛造的名刀,以豐前國(大致包括福岡縣的東部及大分縣的北部——譯註)小倉藩第一代藩主細川忠興的佩刀「歌仙兼定」為代表,是很多知名戰國武將的愛用之物。
而與兼定並稱「雙璧」的著名刀匠則是「關之孫六」,即孫六兼元。傳說美濃的戰國武將齋藤道三將女兒濃姬嫁給織田信長的時候,送給她一把兼元製作的匕首。據說戰後派文學代表作家三島由紀夫將這種刀改為軍刀式樣,在1970年自殺時使用。
在關鍛冶傳承館可以欣賞到這兩種名刀的實物。館內設有記載刀匠技藝的歷史資料、刀裝和小刀精品選等展覽,另外還現場演示古代日本刀的鍛造和外裝匠人的作業過程。
一方水土培育出的傳統工藝
關市具備了鍛造刀具不可或缺的「水、木、土」三個要素。
清澈的長良川和津保川流過關市,可確保純度較高的冷卻水水源。豐富的森林資源為熔鋼的爐火提供了燃料。關市的紅粘土最適合用作鋼材的熱處理工序必不可少的「燒刃土」。
日本刀的成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反覆捶打鍛造」這道工序。將加熱至1300℃的鋼材鍛打成薄片,對折後再加熱,反覆進行鍛打。這樣一來,不僅雜質會被去除,還能鍛造出多層的強韌鋼材。
但是,鋼材硬度越高就越脆。因此,孫六兼元發明了名為「四方詰」(以四面鋼材包裹芯材)的製作方法。將經過前期鍛打,即「下鍛」的鋼材按硬度分為4種,然後對刀外側的皮鐵再次反覆進行敲打鍛造,通過這個被稱為「上鍛」的過程,增加鋼材的強度。中心部分的芯鐵使用質地較軟的鋼材,芯鐵上下為刀刃部分的刃鐵和刀背部分的棟鐵,將棟鐵鍛打成中硬度,再用最強韌的皮鐵整體包裹起來。通過四方詰的方式鍛造出的日本刀鋒利無比、不易彎曲,使美濃傳獨樹一幟。
刀身成型之後,在淬火之前先要塗抹燒刃土。整個刀身都要包封,最重要的是只有刀刃部分要用較薄的土。在這種狀態下加熱之後放入水中冷卻,急速冷卻的刀刃部分變硬,緩慢冷卻的部分呈現柔韌性,其鋒利度和結實度都得到加強。
燒刃土塗抹較薄的部分顯現出的是富於刀匠個性的刃紋。雜質較少的關市紅粘土,清晰地呈現出孫六兼元的標誌性刃紋「三棵杉刃紋」。
走向世界的刀具廠商,繼承了「野鍛冶精神」
關市不僅有專門鍛造日本刀的刀匠,還有很多以平民為對象製作廚刀、剃刀及農具等日用品的「野鍛冶」(鍛造廚刀、農具、漁具、柴刀和茶具等的鐵匠——譯註),他們根據客人的要求定制不同的刃具。
到了天下太平的江戶時代,日本刀的需求漸漸減少。關市從刀鍛冶轉型為野鍛冶的商家也多了起來。明治時代是武士終結的時代。1876年(明治9年)發佈廢刀令以後,製刀商家靠軍刀和專供觀賞的出口產品勉強維持經營。
即便如此,在鍛造日本刀的過程中培育出的技術還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今天仍然贏得消費者的強大支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提倡「野鍛冶精神」的刀具製造商貝印。
貝印的前身始創於1908年(明治41年),最初製造攜帶刀具。1932年(昭和7年),銷售日本最早的可替換刀頭的剃刀,隨後迅速發展起來。二戰結束後的1951年,開始銷售冠以「貝印」之名的一次性「貝印長柄輕便剃刀」,很快就聞名全國。
現在,在一次性剃刀、指甲刀和家用廚刀領域,貝印佔有日本國內市場的最大份額。另外,理髮剪和專業廚刀等刀具都深得專業人士的信賴,也生產大量醫療產品。貝印還是一家全球性企業,其產品推廣至世界100個國家,將近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市場。
貝印經營40多年的「關孫六」品牌,源自偉大的刀匠孫六兼元,業已推出1200多種兼具功能性和美觀性的單品。
其中家用廚刀不僅具有讓人聯想到日本刀的銳利刀鋒,而且價格適當,結實耐用,是一款真正體現出「野鍛冶精神」的產品。
現代廚刀製作技藝也爐火純青
位於關市北部、長良川上游岐阜縣郡上市的大和劍工廠,2022年11月剛剛發售了一款名為「關孫六-要」的廚刀。
這款刀的刀刃弧度和緩,以常見於鐮倉時代的日本刀「鳥居反」(整體弧度均勻,彎曲最大的部分在刀身的中間,樣式很像日本神社的鳥居門——譯註)為參照製作而成,據說使用時能非常高效地加力。刀背前端傾斜的切割形狀是受到日式廚刀的影響,便於進行切割肉筋這種精細的操作。另外,刀柄也是比較容易握持的八角形,在細節上也追求廚刀的功能性。
據公司市場本部設計部的大塚淳介紹,「關孫六-要」在設計上不僅追求美觀,還注重是否易於切割的實用性。但這款刀令日本刀迷心動的匠心設計,比如讓人聯想到孫六兼元的「三棵杉刃紋」,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工廠裡,製刀分為刀尖的磨削、鏡面研磨、磨礪等約30道工序。刀尖的厚度以0.1mm為標準,這道工序的鑒定每一把刀也都是人工完成的。
我們觀看了使用這款刀烹飪的現場,刀刃非常鋒利,不會破壞食材的組織結構,切面平滑美觀。現如今「和食」已然受到全世界的青睞,我們親身感受到,正因為廚刀製作繼承了日本鍛刀的傳統工藝,其細膩的口味才得以呈現。
關鍛冶傳承館
- 地址:岐阜縣關市南春日町9-1
- 開館時間:上午9點-下午4點半
- 閉館日:每週二、節日的次日(均不包括休息日)、年末年初
- 入館費:成人300日圓、高中生200日圓、小學生和國中生100日圓
- 交通:從長良川鐵路「Sekiterasumae」站徒步約5分鐘
採訪、撰稿、攝影:nippon.com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