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淨法寺塗」工藝,打造出越用越光亮的簡約美餐具

藝術 觀光旅遊

保存文化遺產必不可缺的國產漆,大約有7成是產自岩手縣二戶市淨法寺地區。這裡保留的「漆搔」(割漆)技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盛岡市等周邊地區在內,這裡一直傳承著奈良時代以來的漆器「淨法寺塗」傳統。

日本代表性傳統工藝品——漆器

日語的「漆」念作「Urushi」,據說是來自「Uruwashii(優美)」「Uruou(潤澤)」這兩個詞。漆樹修復傷口需要分泌一種樹液,生漆便是從這種樹液提煉而成的。主要成分漆酚會從空氣水分中吸取氧氣,然後形成一層高強度的膜。生漆既是能上色和增亮的塗料,也是粘合劑。它讓木碗和木質食盒「重箱」改頭換面,成為美麗又耐用的漆器,寺廟神社的建築物和裝飾品也離不開它。

工匠用「漆搔」的方法割傷樹幹收集漆樹的樹液(提供:二戶市)
工匠用「漆搔」的方法割傷樹幹收集漆樹的樹液(提供:二戶市)

據記載,從大航海時代就西渡歐洲的日本漆器在當地被叫做「japan」,與中國的陶瓷「china」一樣被視為珍品。漆器是名副其實的日本代表性工藝品之一,江戶時代生漆和漆器的產地遍佈全國,各藩國都鼓勵生產。明治以後,漆器成為生活必需品,又因具有高度藝術性而走俏海外市場。

二戰後,塑膠開始普及,西洋餐具逐步滲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加上以中國大漆為主的低價進口漆的增加,生漆產地逐漸衰退。著名的漆器產地尚能靠著指定傳統工藝品的待遇,以及愛好者和旅客的需求得以存活,但生漆的國產自給率從昭和40年代(1965年到1974年——譯注)起便一路下滑,跌至現在的1%到2%。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岩手縣二戶市的淨法寺地區扛起了國產生漆的大旗一路走來。這裡是岩手縣著名的「淨法寺塗」的發祥地,不過和其他地區一樣,這裡的生漆產量也一度陷入低谷,直到1978年又開始大量種植漆樹,近年來的產量占到了國產生漆的7成左右。

鬱鬱蔥蔥的漆樹林。1棵漆樹1年只能採集200ml的樹液(大約1水杯) (提供:二戶市)
鬱鬱蔥蔥的漆樹林。1棵漆樹1年只能採集200ml的樹液(大約1水杯) (提供:二戶市)

下一頁: 傳承自奈良時代的淨法寺塗

關鍵詞

觀光 世界遺產 東北 傳統工藝 盛岡市 伴手禮 漆器 二戶市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