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築地場外市場」再次繁榮:除了魚貨以外,甜點店等等人氣商店也是值得推薦的景點

川本大吾 [作者簡介]

隨著築地市場轉移到豐洲,「築地場外市場」的未來曾一度引來擔心。隨著商業設施「築地魚河岸」等新景點紛紛加入“場外”,讓築地“場外”市場至今也充滿著魅力。

「築地場外市場」原本連接著舊築地市場(中央區),與之一同走過繁榮的時代。2018年10月,擁有83年歷史的“場內”中央批發市場正式閉幕,轉移至豐洲(江東區)。留在原地的“場外”曾引來是否會因此而沒落的擔心,但是,一向自豪的海鮮店外、壽司店專用的玉子燒專賣店,抑或是料理師傅們信賴的菜刀專賣店等等,“食之町.築地”現今依然健在。

場外市場距離銀座或新橋都蠻近的,以新大橋路跟晴海路交叉口的西南邊為中心的腹地約有450間商店。名稱中雖然有「市場」,但與東京統一管理經營的築地市場場內不同,為各自經營的商店街型態。中央市場原則上是給專業人士使用,也就是專為進行魚貨交易買賣的商家設置的場所,而場外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了。雖然少了很多早晨來市場交易的人帶來的活力,但卻成了能讓專業料理師傅跟一般消費者能自由進出開心購物吃飯的地方。

晴海路跟新大橋路的交叉點築地4丁目。從交叉點沿著新大橋路,延續至築地場外市場的西邊「門跡路」。
晴海路跟新大橋路的交叉點築地4丁目。從交叉點沿著新大橋路,延續至築地場外市場的西邊「門跡路」。

從波除神社到新大橋路,貫通場外南端的波除路。幸運的話可以在這裡看到黑鮪魚解體。
從波除神社到新大橋路,貫通場外南端的波除路。幸運的話可以在這裡看到黑鮪魚解體。

與豐洲批發市場同等級的商品整齊排列琳瑯滿目

對於築地場外市場生意有很大貢獻的是新景點「築地魚河岸」。為了延續築地場內市場在搬家過後還持續繁榮,中央區當地的人們整頓開設了生鮮市場,由轉移至豐洲的批發商約60家進駐,營運小商店。由面對晴海路的小田原橋樓和延著波除路的海幸橋樓兩棟大樓組成,1樓都是販賣鮮魚、蔬果、鮮肉等的商店街。

在晴海路上的小田原橋樓。從右邊的樓梯往上走到3樓可以直接抵達「魚河岸食堂」。
在晴海路上的小田原橋樓。從右邊的樓梯往上走到3樓可以直接抵達「魚河岸食堂」。

波除神社前的海幸橋樓入口。海幸橋樓與小田原橋樓的3樓可互聯相通。
波除神社前的海幸橋樓入口。海幸橋樓與小田原橋樓的3樓可互聯相通。

擁有豐富的海鮮當然不用說,連鮮肉與蔬果都很充足。
擁有豐富的海鮮當然不用說,連鮮肉與蔬果都很充足。

築地時代,一般客人也可以輕意進入場內的批發賣場是市場的魅力之一。而屬於近代化建築的密封式設施豐洲市場則是讓一般民眾難在批發賣場大樓購買商品,加上現在新冠病毒之禍使得戒備更加森嚴。在此情勢之下,一般民眾可以到築地魚河岸選購批發商嚴選過的新鮮海鮮。而且這裡也被「去豐洲覺得很麻煩」的專業料理師傅視為重鎮。

從晴海路口進入小田原橋樓後,首先被吸引的是黑鮪魚解剖現場。屬於豐洲市場其中一個批發商的「KITANI水產」每天在市場都會物色品質良好的鮪魚並現殺販賣。通常壽司店跟餐廳的訂貨數量較多,但是也會擺出切片或骨頭邊肉供一般民眾選購。人氣第一即是青森縣大間產的天然黑鮪魚的魚頭部分。大切塊一人份(3~4個,100克)1000日圓,一天下來可以賣30~40公斤,依照當天情況有時候還有300克不到2000日圓的破格折扣。

築地魚河岸裡販賣從豐洲市場直送的黑鮪魚等鮮魚的KITANI水產 照片=筆者提供
築地魚河岸裡販賣從豐洲市場直送的黑鮪魚等鮮魚的KITANI水產 照片=筆者提供

廉價提供大間產的黑鮪魚頭部跟魚骨邊肉
廉價提供大間產的黑鮪魚頭部跟魚骨邊肉

下一頁: 除了新鮮的海鮮之外,也能享用市場料理

關鍵詞

觀光 東京都 美食 築地市場

川本大吾KAWAMOTO Daigo簡介與署名文章

時事通信社水產報道部部長。1967年出生於東京。專修大學畢業後,於1991年進入時事通信社工作,在水產報道部採訪報道築地市場交易情況長達25年。著有《報告文學 The築地》(時事社,2010年)等作品。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