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唯一的國寶級建築「高岡山瑞龍寺」:盡顯「加賀百萬石」智慧與奢華的禪宗寺院

觀光旅遊 歷史

位於富山縣高岡市的著名寺院「瑞龍寺」於1997年(平成9年)被指定為富山縣首個國寶級建築。其寺內用回廊相連的迦藍布局極具特色,被譽為江戶時代初期禪宗寺院建築的傑作。

「高岡山瑞龍寺」是加賀藩(現在的富山縣,石川縣南部及北部地方——譯注)前田家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為了祭祀第二代藩主利長(法名:瑞龍院)而建造的一座曹洞宗寺院。

加賀藩在江戶時期是首屈一指的大藩,「加賀百萬石」之名,世人皆知。加賀藩之祖、豐臣時代的五大老(江戶幕府時期,輔佐將軍的最高官員——譯注)之一的前田利家於1598年(慶長3年)卸去家主一職,並於翌年逝世。在前田利長任家主期間,前田藩在關原之戰(1600年)中追隨德川一方,藩內生產規模超過100萬石(江戶時代,表示土地生產能力的單位——譯注)。幕府將加賀藩當作會對自身產生威脅的大藩,對其懷有警惕之心。利長在巧妙應對德川家康的牽制的同時,將內鬥頻發的整個大家族凝聚起來,奠定了「加賀百萬石」的基石。

因此,很多時候會將利長——而非利家——稱為「初代藩主」或「藩祖」。利長膝下無子。1605年,他將藩主之位禪讓給年幼的異母胞弟利常。此後,他一邊輔佐幼主,一邊過著隱居生活。利長在自己打造的「城下町」(以城堡為中心建立的街市——譯注)高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幾年。

從瑞龍寺正門向東延伸的道路「八丁道」(長870公尺)連接著前田利長長眠的「前田利長公墓所」與瑞龍寺
從瑞龍寺正門向東延伸的道路「八丁道」(長870公尺)連接著前田利長長眠的「前田利長公墓所」與瑞龍寺

1614年,利長在高岡城病逝。利常為了報答其禪讓家主之位的恩情,開始籌建瑞龍寺作為利長的「菩提寺」(世代皈依並舉行葬禮儀式的寺廟——譯注)。據傳,瑞龍寺的迦藍布局正式興建於正保年間(1645-1648),在利長五十週年忌的1663年(寬文3年)落成。

順帶一提,在利長統治時期,加賀藩的生產能力已高達120萬石。由於利常在隱居之際,將部分家業分給了次子和三子,所以,加賀藩的生產能力降至102.5萬石,進入了「加賀百萬石」時代。

瑞龍寺的迦藍布局十分罕見,中央的佛殿被佛堂包圍,佛堂之間則用回廊相連。圖左為僧堂,圖右內側為法堂
瑞龍寺的迦藍布局十分罕見,中央的佛殿被佛堂包圍,佛堂之間則用回廊相連。圖左為僧堂,圖右內側為法堂

下一頁: 利用平地特性設計而成的迦藍布局兼具城堡功能

關鍵詞

觀光 國寶 禪宗 江戶時代 富山 高岡 寺廟 重要文化遺產 神社佛閣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