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富岡製絲廠的歷史:大規模西洋式工廠蘊含的日本文化

觀光旅遊 歷史

富岡製絲廠位於群馬縣富岡市,是日本最早的大規模西洋式機械製絲工廠,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文介紹富岡製絲廠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上演的一幕幕劇情:從1870年(明治3年)制定工廠建設計畫到開始運營,以及停產後的工廠風貌保存活動。

乍看起來,製絲廠為西洋式磚結構建築,但屋頂卻以瓦片鋪成,砌磚用的材料也不是砂漿,而是灰泥。實際上,這座廠房是磚瓦匠和木工根據法國人設計的圖紙,利用日本的材料和技術精心建造而成的。

從女工館的2樓望出去,東蠶繭倉庫的瓦結構屋頂給人以深刻印象
從女工館的2樓望出去,東蠶繭倉庫的瓦結構屋頂給人以深刻印象

繅絲所的屋頂裝飾著獸面瓦,設計圖案為從海浪中冉冉升起的旭日
繅絲所的屋頂裝飾著獸面瓦,設計圖案為從海浪中冉冉升起的旭日

以提高生絲品質為目標的國營工廠

江戶時代末期,剛剛打開國門的日本,其主要出口產品是生絲。生絲的需求量急劇成長,於是便出現了大量劣質產品,從日本進口生絲的國家紛紛提出索賠要求。於是,一直以賺取外匯為首要課題的明治新政府便將提高生絲的品質和生產率作為了基本國策,於1870年(明治3年)2月決定建設配有西式繅絲機的國營樣板工廠。

工廠建設的策劃工作由當時的大藏官員澀澤榮一全權負責。澀澤出生於現埼玉縣深谷市的一家經營養蠶業的富農之家,他具備養蠶和生絲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有遠渡歐洲的經歷,因此被委以重任。

工廠聘請了法國人保羅・卜魯納任技術指導,他曾在橫濱的一家商社擔任生絲檢驗人員。澀澤的表哥、民部省官員尾高惇忠與卜魯納共同參與了工廠的選址工作。尾高後來擔任了富岡製絲廠的首任廠長。

《法國人卜魯納一行》,後排右側穿白色夾克衫者為卜魯納(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法國人卜魯納一行》,後排右側穿白色夾克衫者為卜魯納(圖片提供:富岡市富岡製絲廠)

為卜魯納在廠內生活而建的「首長館」,又名「卜魯納館」
為卜魯納在廠內生活而建的「首長館」,又名「卜魯納館」

澀澤從10幾歲開始就幫助家裡經營養蠶業,為了購買靛藍染料,他曾多次從家鄉埼玉前往群馬和長野周邊地區。尾高有時也和他同行,因此在考察工廠建設用地方面有一定的鑒別力,工廠選址進展得很順利。之所以選擇富岡,是因為這裡的條件十分完備,不僅養蠶業發達,而且附近有高崎煤田,能夠保證供給工廠的能源。

卜魯納館後院的世界遺產登錄紀念碑。圍欄外有「鏑川」流過,可確保工廠用水
卜魯納館後院的世界遺產登錄紀念碑。圍欄外有「鏑川」流過,可確保工廠用水

下一頁: 深谷三位偉人在短期內完成建設

關鍵詞

觀光 世界遺產 歷史 明治維新 群馬縣 產業 富岡製絲廠 澀澤榮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