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禮金」與「帛金」:將祝福與哀思寄託於金錢之中

生活 文化 社會 教育

本系列專題旨在介紹日本的各種禮儀規範,不僅限於具體做法,還將通過對源頭的梳理揭秘其本質。本期將詳細介紹舉辦喜事或喪事時贈送禮金的習俗。

金封的裝飾也有講究

折形要用將和紙的紙撚捆成束的繩子「水引」繫起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它起源於平安時代貴族用來裝訂「連歌」的繩子,也包含著「讓水沖淨汙穢」的含義。

水引的繫法大致可分為「雙輪結」和「結切」(一旦繫上就解不開的死結)兩種。前者像絲帶一樣容易解開,因此用於希望多次發生的喜事,如生子、升學等。後者繫得很緊不易解開,所以用於希望不再發生的葬禮、探病,以及結婚賀禮等。

水引的繫法

(图片:PIXTA)
(图片:PIXTA)

  1. 雙輪結:用於希望多次發生的喜事。也被稱為諸花結、花結、蝴蝶結
  2. 結切、真結:用於希望僅有一次的結婚或喪事
  3. 結切、鮑魚結:同上。也稱淡路結

在金封的色調方面,禮金(喜事)為紅白,帛金(喪事)為黑白。探病等情況,為了「預祝病人早日康復」,採用紅白配色,並繫上「結切」,表達「希望不再發生」的心意。

禮金袋上還要裝飾上被稱為「熨斗」的禮簽。它的原型是將風乾的鮑魚壓成薄片的「熨斗鮑魚」,為一種吉祥之物,人們認為以其作配菜飲酒,神靈就會降臨,可以延年益壽,曾是獻給神明的頂級供品。歲末和中元時節的禮品也會附上這種禮簽,但因為它本身源於海產品,所以在贈送海產品時無需添加。此外,葬禮沒有神明參與,帛金袋上也不需要禮簽。

從左至右依次為:包裹著「熨斗鮑魚」的折形、乾鮑魚圖案、用平假名書寫的「熨斗」圖案(PIXTA)
從左至右依次為:包裹著「熨斗鮑魚」的折形、乾鮑魚圖案、用平假名書寫的「熨斗」圖案(PIXTA)

最後,要在金封的表面用毛筆書寫贈送的目的用途。在禮金封面寫上「壽」或「御祝」,無論何種場合都適用。帛金則根據對方的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但寫上「御靈前」則基本通用。另外,不要忘記在下面署名。在帛金袋上寫字時,取「淚水模糊了字跡」的寓意,要使用淡墨,市面上也有專用的淡墨筆出售。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金封都已印好了用途(PIXTA)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金封都已印好了用途(PIXTA)

無論是禮金還是帛金,用「袱紗」包裹起來,既不會弄髒,也能給對方留下禮節到位的好印象。「袱紗」是一種類似絹制包袱布那樣的的包裹布,近些年,形似長款錢包的口袋型袱紗也很受歡迎。喜事用的袱紗為明亮的暖色系,喪事用的則為深沉的冷色系,紫色則兩者皆可。

將禮金袋遞給對方時,要用雙手,這是基本的禮儀。而最重要的還是向對方傳達「恭喜」或「深表哀悼」的心意。

便於插入口袋的「袱紗」(PIXTA)
便於插入口袋的「袱紗」(PIXTA)

禮金和帛金的贈送方式

(插圖:Sato Tadashi)
(插圖:Sato Tadashi)

  1. 將禮金袋正面朝向自己,用雙手握住下端。右手移至右上角。
  2. 將禮金袋順時針旋轉90度。左手移至右下角,右手移至左上角。
  3. 再旋轉90度,使其正面朝向對方,左手移至禮金袋右上角。
  4. 最後用雙手遞給對方。

如今,將禮金的一部分返還給贈送者的禮節被稱為「內祝」,這原本指的是向親屬報告喜事時贈送的禮物。贈送結婚賀禮或帛金時本來並沒有回禮的習慣,因為會讓人由此聯想到「重覆發生」。無論禮金還是帛金,都是基於互助精神的一種文化,懷著「禮尚往來」的心意贈送,想必日後也會回饋到自己或家人身上。

主編:柴崎直人(SHIBAZAKI Naoto)
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專業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禮儀教育體系。任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插圖:Sato Tadashi
撰稿: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PIXTA

關鍵詞

禮儀 壓歲錢 現金 禮貌 鏡餅 喜事 喪事 帛金 禮金 贈答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