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賓客坐哪個座位?「上座下座」的常識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專題旨在介紹日本的各種禮儀規範,不僅限於具體做法,還將透過對源頭的整理揭秘其本質。本篇介紹與日式房間的座位順序相關的禮節。

日式房間以壁龕和房門為判斷標準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各國都講究座次禮儀,即「地位高的人坐上座,地位低的人坐下座」。尤其在論資排輩意識根深蒂固的日本,不少人會在意座位順序。因此,我們要了解上座和下座的禮儀規範,避免出現被人質疑「你怎麼坐這裡?」這類尷尬場面。

原則上靠壁龕的是上座,靠門的是下座
原則上靠壁龕的是上座,靠門的是下座

無論是日式房間還是西式房間,最裡面都是上座,靠近房門處則是下座。從門口進出的一般是地位低的人,他們要端送茶水點心,如果是商務會議,還要去取資料影本。在餐飲店,門口的位置則方便叫店員點菜。

在傳統的日本建築中,壁龕是上座的標誌。在中世和近世的武士宅院,會客室裡都設有壁龕。如果是地位較高的客人,則讓客人坐在壁龕前;如果是地位較低的客人,則這家主人坐在壁龕前。在那個主從關係制度化的時代,以位置表明身份差距的禮儀規範得以確立。

在以書院為中心的武家住宅形式「書院造」建築中,壁龕旁設有矮書桌,桌前開窗,用作會客室兼書房。圖為江戶中期建造的舊足守藩武士的家宅(岡山市)(PIXTA)
在以書院為中心的武家住宅形式「書院造」建築中,壁龕旁設有矮書桌,桌前開窗,用作會客室兼書房。圖為江戶中期建造的舊足守藩武士的家宅(岡山市)(PIXTA)

壁龕大多掛有卷軸並以插花裝飾,不過有說法認為,壁龕最早是放置佛像和佛具的地方,因為是神聖的空間,所以壁龕前的位置就成了上座。

如果多人在場,座位順序原則上以左為上位。換而言之,從上座的視角來看,左邊是次位,右邊為再次位。

如果是親屬,從上座的視角看,座次從房間最裡面起依次為左→右→左(PIXTA)
如果是親屬,從上座的視角看,座次從房間最裡面起依次為左→右→左(PIXTA)

招待客人時則是另一套原則。客人一方坐上座,主人一方坐下座,雙方分坐兩邊的對坐形式最為自然。地位最高者坐正中間也無妨。

座次也會受餐桌形狀、大小、座位間隔等因素的影響。重要的是根據現場的情況排列座次,不讓大家感到不快或拘謹。

如果招待宴的場所為上圖的日式房間,比較現實的安排是客人坐靠牆的內側(PIXTA)
如果招待宴的場所為上圖的日式房間,比較現實的安排是客人坐靠牆的內側(PIXTA)

下一頁: 效仿皇室,「以右為上」?

關鍵詞

天皇 傳統 禮儀 禮貌 日式房屋 壁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