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日本傳統的正坐,竟是為了故意使人腿腳麻木!?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的主題是日本獨特的坐姿。

榻榻米和坐墊形成的坐姿坐規

榻榻米文化對正坐的普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相比地板,榻榻米較為柔軟,不會太涼,因此更適合席地而坐。榻榻米最初用於公家和武家的宅邸,在江戶中期,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

榻榻米的優點在於坐著舒服,還能直接躺下。由於吸濕性強,也具有防黴作用(PIXTA)
榻榻米的優點在於坐著舒服,還能直接躺下。由於吸濕性強,也具有防黴作用(PIXTA)

江戶時代開始還出現了棉花填充的柔軟坐墊,放在榻榻米上,大大減輕了正坐的痛苦。

使用榻榻米坐墊時也有規矩。首先,跪坐於坐墊後方,然後雙膝先後放在坐墊上,再換成正坐姿勢。如果被告知「請隨意」,則可先答「那我就卻之不恭了」,然後改為盤腿坐或斜側著身子坐。

若應邀參加在榻榻米房間進行的聚餐等活動時,要記得「坐墊三大忌」。首先,千萬不要用腳踩在為你精心準備的蓬鬆柔軟的坐墊上;第二,坐墊是按照東道主的要求擺放好的,因此未經同意,不可擅自移動;第三,若要道歉或請求幫助,禮貌的做法是挪開坐墊,讓自己坐得較低一些。

軟墊邊緣沒有接縫的一側朝前,中間紮有繩穗的一面朝上(PIXTA)
軟墊邊緣沒有接縫的一側朝前,中間紮有繩穗的一面朝上(PIXTA)

這種通過坐姿就能表達尊敬的文化十分獨特,在注重禮儀的傳統藝術和武道中,正坐坐姿一直傳承至今。此外,在日本的歌牌大賽、職業圍棋和將棋比賽中,對弈時也採用正坐,因為與盤腿坐相比,這種姿勢具有更容易前傾身體的優點。

危坐改稱正坐,似乎是在明治時代之後。儘管江戶中期的健康指南暢銷書籍《養生訓》(1713年出版)中有道是「坐時應正坐」,但此處的「正坐」,其實指的是「盤腿坐」。直到二戰前,通過學校教育,日本人才廣泛接受了「正座」是「正確的坐姿」這種觀點,其歷史至今不足百年。

如今,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坐椅子和沙發已經非常普遍,因此很多人不要說正坐,就連盤腿坐也做不到了。近來的學校,將長時間正坐視為一種體罰;習慣了榻榻米的昭和年代的日本人也逐漸上了年紀,其中有不少人因膝關節疼痛和腰痛而不再使用榻榻米房間。

《養生訓》中還寫道:「放鬆時安坐為佳。亦可時常坐坐椅子,舒緩身心」。可見,即使在江戶時代,人們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對身體負擔較小的舒適坐姿。

主編:柴崎直人(SHBAZAKI Naoto)
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專業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禮儀教育體系。任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插圖:Sato Tadashi
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PIXTA

關鍵詞

文化 江戶幕府 傳統文化 傳統 習俗 禮儀 德川幕府 榻榻米 正坐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