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日本傳統的正坐,竟是為了故意使人腿腳麻木!?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的主題是日本獨特的坐姿。

利用「腿麻」鞏固統治的德川幕府

直到中世(12世紀末至16世紀後期——譯註),即使在正式場合,日本人一般也是採用「盤腿坐」或者「單膝跪坐」,現在的正坐則被稱為「危坐」,並不普遍。

在公家和武家的肖像畫中,可以看到許多雙腿盤起、腳掌相抵的坐姿,這種姿勢稱為「樂坐」。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種輕鬆舒適的坐姿(畫像:織田信長像抄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出處:ColBase)
在公家和武家的肖像畫中,可以看到許多雙腿盤起、腳掌相抵的坐姿,這種姿勢稱為「樂坐」。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種輕鬆舒適的坐姿(畫像:織田信長像抄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出處:ColBase)

「危坐」的「危」是個象形文字,表示從懸崖上向下凝視的人,除「危險」外,還有「高」的意思。據說這一名稱源自其姿勢:臀部不直接著地,坐高比較高。不過,將它理解為「讓腿感到麻木的危險坐姿」,或許更容易記住。

過去,日本會強制罪犯長時間危坐,促使其坦白、反省,具有懲罰性質。到了現代,日本人在接受訓誡或道歉時仍有正坐的習慣,可能就是這一歷史的殘餘。

江戶時代(1603-1868年),在法庭「白洲」上接受審判的人需要危坐於砂礫上(《德川刑事圖譜》,明治大學博物館藏)
江戶時代(1603-1868年),在法庭「白洲」上接受審判的人需要危坐於砂礫上(《德川刑事圖譜》,明治大學博物館藏)

將危坐變成「正式坐姿」的,是平定了戰國亂世的德川將軍家族。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謁見者雙腿麻木。因為危坐時人無法立即起身,這樣就避免了遭遇突然襲擊的危險。同時,危坐的一方,也通過這種姿勢向將軍、幕臣或上級表達出「絕無違抗念頭」的恭順之意。

而後,在茶道會等場合與武家有所交集的商人階層效仿此舉,於是這種向地位高者示敬的坐姿逐漸在市井中流傳開來。危坐可以使人自然而然地挺直腰背,保持良好體態,這一長處也促使了危坐的進一步普及。

跪地的姿勢在祭拜神佛的儀式上可見於世界各地,但為表示對他人的尊敬而正坐,卻是日本獨有。這種武家禮法的形成,也助推了德川幕府治下長達264年的太平。

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即位時的情形(《觀古東錦 舊德川八代將軍宣下之圖》,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藏)
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即位時的情形(《觀古東錦 舊德川八代將軍宣下之圖》,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藏)

下一頁: 榻榻米和坐墊形成的坐姿坐規

關鍵詞

文化 江戶幕府 傳統文化 傳統 習俗 禮儀 德川幕府 榻榻米 正坐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