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解讀日本傳統禮儀

日本傳統的正坐,竟是為了故意使人腿腳麻木!?

生活 文化 教育

本系列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的主題是日本獨特的坐姿。

席地而坐的禮儀

自古以來,日本人便習慣在家中脫下鞋子,在地板或榻榻米上席地而坐。

雖說自明治時代(1868-1912年)起,椅子就逐漸普及開來,但直到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坐在榻榻米上圍著矮桌吃飯或是闔家團圓,這種方式仍然是主流。即使是現在,在寺院和部分餐飲店,也還是需要脫鞋入內,席地而坐的。這種情況,確實讓習慣了在家中不脫鞋、坐在椅子上的外國人感到困惑。

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日本代表性的席地而坐的姿勢。

席地而坐的幾種主要坐姿

  1. 正坐:雙腿併攏屈膝,臀部落座於腳踝至腳後跟上
  2. 跪坐:姿勢大致與正坐類似,但需抬起腳後跟,腳尖和雙膝著地
  3. 烏龜坐:在正坐的狀態下,小腿向兩側打開,呈M字形
  4. 盤腿坐:兩腿在體前交叉而坐。若兩腿盤得比較松,則稱為「安坐」
  5. 結跏趺坐:互交二腿,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左腳放在右腿上。坐禪時使用的姿勢
  6. 踮腳蹲坐:前腳掌著地蹲下。而整個腳掌著地的蹲法,由於和使用蹲廁時的姿勢相同,因此被俗稱為「大便蹲」。
  7. 單膝跪坐:一側膝蓋支起,另一側跪地或盤腿於地。
  8. 體育坐/三角坐:臀部著地,屈腿,雙膝立起,雙手放於膝蓋上或抱腿。

日本有各種坐姿,放鬆的時候,也會和其他國家一樣,斜側著身子坐在地上或盤腿坐。有的坐姿也會相對輕鬆,比如學校上體育課時的「體育坐」,即雙膝直立併攏臀部著地的姿勢。

小學生在操場或體育館裡採用「體育坐」(PIXTA)
小學生在操場或體育館裡採用「體育坐」(PIXTA)

踮腳蹲坐是相撲等日本傳統武術中的一種姿勢。圖為2016年3月23日,橫綱白鵬(時任)在出場儀式上(時事)
踮腳蹲坐是相撲等日本傳統武術中的一種姿勢。圖為2016年3月23日,橫綱白鵬(時任)在出場儀式上(時事)

最為困難的當然還是「正坐」。不僅是外國人,就連許多日本人也對這種姿勢感到頭疼。因為這種坐姿需要雙膝彎曲,將上半身的重量全部壓在小腿肚和腳跟,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雙腿麻木。儘管如此,在一些正式場合,如法事、茶道會時,還是必須正坐。

正坐是日本人從小就被教會的一種規矩,因此對這種讓雙腿麻木的坐姿也沒有過多地去想過。但許多外國人常常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這種「自虐」的姿勢會成為「正確的坐姿」呢?

如果正坐時感到雙腿發麻,可以改成跪坐以調整血液循環(PIXTA)
如果正坐時感到雙腿發麻,可以改成跪坐以調整血液循環(PIXTA)

下一頁: 利用「腿麻」鞏固統治的德川幕府

關鍵詞

文化 江戶幕府 傳統文化 傳統 習俗 禮儀 德川幕府 榻榻米 正坐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