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愛鞠躬?

生活 文化 教育

《走近日本傳統禮儀》系列專輯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介紹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禮儀——鞠躬。

向對方表示敬意

在日本的學校裡,上課前和下課時,習慣向老師「鞠躬」。學生們先從座位上站起來,隨著值日生的「敬禮!」聲,大家一齊向老師鞠躬行禮。

在課堂上鞠躬敬禮的習慣沿襲自日本近代教育。當然,也有一些學校並未沿用(PIXTA)
在課堂上鞠躬敬禮的習慣沿襲自日本近代教育。當然,也有一些學校並未沿用(PIXTA)

在日語中,「禮」這個詞本身就有鞠躬的意思,鞠躬是日本最典型的禮儀動作。最初,鞠躬這個動作是通過向地位高的人低下人體要害部位——頭部,以示沒有敵意。據說,這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之前就從中國傳入了,在中世紀(11世紀後期至16世紀後期)作為武士禮法,成為了向對方表達敬意的行為。

頭低得越低,敬意越深。在日本,鞠躬行禮有多種方式。站著行「立禮」時,最簡單的稱「會釋」,也就是點頭(打招呼),上半身前傾約15度;日常問候中最常使用的「敬禮」,鞠躬角度則為45度;而在敬神拜佛時則要行「最敬禮」,身體彎曲到約90度直角。

鞠躬的方式

  1. 吸氣,上半身前傾
  2. 將腰彎至適當角度後,吐氣
  3. 吐氣後再度吸氣,直起身體

鞠躬時,肩膀放鬆,雙手自然打開,從大腿滑向膝蓋處。鞠躬的角度應與呼吸相配合,淺鞠躬時,呼吸也比較淺。只要注意這幾點,就可以做出比較標準的鞠躬姿勢了。

自古傳承下來的禮儀方式其實非常合理,它們都基於自然的肢體動作。鞠躬時,要注意「吸氣→呼氣→吸氣」這一呼吸要領。每個人的呼吸長度差異不大,所以,以此為基準,雙方就比較容易把握鞠躬的時機。此外,吸入空氣會增加腹部壓力,因此可以自然而然地保持良好的姿勢。直起身體後,目視對方,呼氣,以表尊敬。這一做法稱為「殘心」,與重視「心 技 體」協調的武道理念相通。

日常寒暄問候「早安」「很高興認識你」等,通常都會伴有鞠躬這種肢體語言(PIXTA)
日常寒暄問候「早安」「很高興認識你」等,通常都會伴有鞠躬這種肢體語言(PIXTA)

然而,即使是日本人,也很難說人人都充分理解了這些傳統內涵。到了現代,許多人只知道「低下頭,默數三下」,鞠躬似乎已經流於形式化,與其精神內核漸行漸遠。

例如在飯店或高級餐廳,服務員都在腹部前交疊雙手,畢恭畢敬地向客人鞠躬。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就是傳統的最禮貌的行禮方式;但也有一種說法稱,這其實始於近代,是由三越之前身的百貨公司最先實施的一種較新的商業文化禮儀。

雙手交握在身前鞠躬是日本商家的習慣。在日常寒暄問候時,最好不要模仿這種方式(PIXTA)
雙手交握在身前鞠躬是日本商家的習慣。在日常寒暄問候時,最好不要模仿這種方式(PIXTA)

下一頁: 表達善意,促進和諧

關鍵詞

傳統 世界盃 禮儀 世界盃橄欖球賽 鞠躬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