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峰的扶桑逍遙遊

童話之城:小樽漫步

觀光旅遊 文化

李琴峰 [作者簡介]

在北海道諸多觀光景點裡,小樽運河人氣旺盛。1960年代曾出現填平運河鋪設道路的提案,遭到居民的強烈反彈,後來決定只將運河南半部填平一半,李琴峰寫道:「在夢境般的美景背後,也存在著極為現實的議論與折衝的歷史」。現在的小樽街道美如童話,卻又偶會撞見極其古怪的招牌,李琴峰獨自漫步在這幻想與現實交織的城市,心想:下次一定要帶著重要的人一起造訪。

講起小樽,便讓我想起電影《致潤熙》裡那幻想般的銀白世界:年輕時被迫分離的女同志情侶「潤熙」與「純」,潤熙在女兒「新春」的牽線之下造訪純居住的小樽,時隔20年與純重逢。潔白的雪片靜靜飄落,歲月一般緩慢積累,兩位女性在小樽運河瓦斯燈燦爛的燈光照耀之下再度相會。雖然白雪冷冽,時間一去不復返,但兩人長年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意,卻靜靜溫暖了觀眾的心。

小樽運河夜景
小樽運河夜景

雖然我對《致潤熙》的世界心嚮往之,但極度怕冷的我想要造訪小樽,也只得夏天前往。小樽是座幻境般的小城,洋樓建築與紅磚倉庫櫛比鱗次的復古街道宛如童話。具有百年歷史的「都通商店街」至今保存著大正浪漫時期的吉光片羽,明治時期完成的「日本銀行小樽支店」頗具文藝復興風範,「堺街本通商店街」裡群聚著改造古老倉庫再利用營業的咖啡廳、酒吧、玻璃工藝品與音樂盒店,當然還有「小樽運河」,這可是小樽最有名的景點,也支撐著這座小城的歷史發展。以上都位於「小樽歷史景觀區域」內,範圍不大,可以步行,漫步其中常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使遊人心生雀躍。

歷史街道的非日常感

現在北海道的中心城市是札幌,但在歷史上,小樽當仁不讓。明治維新以後,隨著北海道開拓工程的進展,鄰接海洋的小樽作為港都繁榮了起來,成為北海道海上入口與經濟中心。貿易公司與金融機構進駐小樽,甚至有著一條金融街道,美稱「北方華爾街」。1925年,小樽與札幌的人口數量逆轉,戰後隨著札幌的高度成長,小樽的經濟地位也就逐漸滑落。現在的小樽算是北海道的「古都」,活用其歷史建築等觀光資源,發展成一座觀光城市。

為了維持景觀,小樽建築物的高度、色調、素材、設計等都有明確的規範,漫步在街道上,便能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統一感與解放感。道路很寬,建築不高,天空廣闊而沒有壓迫感。我雖也喜歡像澀谷或新宿繁華街那般龍蛇混雜的感覺,但小樽的歷史街道又讓我體會到另一種不同的非日常感。

具百年歷史的商店街「都通」
具百年歷史的商店街「都通」

走出小樽車站,穿過北海道第二古老的拱頂商店街「都通」後,便來到「日銀通」,這裡便是從前金融機構密集的「北方華爾街」了。小樽有許多將歷史建築重新利用的案例,日銀通上更有著許多雄偉的建築。從小樽站往運河的方向走,依序有市立小樽文學館、美術館(1952年完工,原小樽地方儲金局)、金融資料館(1912年完工,原日銀小樽支店)、似鳥美術館(1923年完工,原北海道拓殖銀行小樽支店)、小樽運河集運站(1922年完工,原三菱銀行小樽支店),可以緬懷往昔「北方華爾街」的榮景。「北海道銀行總店(1912年完工)」現在成了提供葡萄酒的咖啡廳兼餐廳「小樽bine」,就算不進去消費,建築外觀也頗為賞心悅目。

金融資料館(原日本銀行小樽支店)
金融資料館(原日本銀行小樽支店)

在「色內大通」的十字路口右轉,再走一段路,便能看到紅磚外牆上爬著綠色藤蔓,色調對比頗為鮮豔的「小樽浪漫館」。小樽以其玻璃工藝技術聞名,有一種說法認為,其工藝技術是發展自「石油燈」與「浮球」。北海道電力普及較晚,因此小樽在發展為經濟中心之後,有段時間仍使用玻璃製的瓦斯燈。此外,從前小樽鯡魚捕魚業旺盛,捕鯡魚時使用的玻璃浮球也就有大量需求。戰後隨著電力普及與鯡魚漁業的衰退,小樽的玻璃製造業也就從實用目的,逐漸轉型為以觀光客為主的工藝品。

小樽浪漫館
小樽浪漫館

從「小樽浪漫館」開始,小樽最大的商店街「堺街本通」上還有「大正硝子館」、「北一硝子」、「小樽瑠璃工房」、「音樂盒堂」等眾多專門銷售玻璃工藝品與音樂盒的商店,每家店外觀看起來都十分古樸典雅,走進店裡卻彷彿走進了晶閃燦亮的異世界一般,那些纖細脆弱而色澤多彩的玻璃工藝品,每個都讓人看了便頗為生火,但考量到實用性,我也只得壓下購買欲,省下這筆錢。

下一頁: 海帶專門店規劃的古怪廣場

關鍵詞

觀光 北海道 歷史 臺灣 旅遊 李琴峰

李琴峰LI Qinfeng簡介與署名文章

日中雙語作家、日中譯者。1989年生於臺灣,2013年旅居日本。2017年以第二語言日文書寫的第一篇小說《獨舞》獲選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2019年以小說《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龍之介獎與野間文藝新人獎。2021年,以《北極星灑落之夜》獲日本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以『彼岸花が咲く島』榮獲第165屆芥川龍之介獎。另著有《星月夜》。
李琴峰官方網站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