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峰的扶桑逍遙遊

歷史的歧路:探訪函館五稜郭

觀光旅遊 文化

戊辰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箱館戰爭中,舊幕府軍的榎本武揚對新政府軍的招降予以回絕,卻將自身留學荷蘭時期便相當珍惜的《海律全書》託付給敵對的新政府軍,而新政府軍也與他約定「未來會找機把這本書翻譯出版」,並贈送酒菜給榎本。站在生死的歧路上,交戰中的雙方還能展現出欲保護一本書的超然態度,李琴峰認為這或許便是人性的希望之光之所在。本次扶桑逍遙遊,李琴峰一邊漫步函館街道,一邊懷想那些站在歷史歧路的古人事蹟。

超越敵我立場、共同守護的1本書

關於榎本武揚,有段小故事是我非常喜歡的。對箱館發動總攻擊後,新政府軍派遣使者向舊幕府軍招降,榎本拒絕投降,卻把他從留學荷蘭時期便隨身攜帶的荷語《海律全書》一書,連同拒降書一同送往新政府軍,因為他害怕這本書會在戰火之中燒毀失傳。新政府軍對此,也以書面向榎本約定「總有一天會把它翻譯付梓」,並贈送酒菜慰勞榎本。

恐怕在這個時間點,榎本便已經覺悟到自己命不久矣了吧,不然那麼重要的書,他隨身帶著就好,沒有必要特地託付給敵軍。而新政府軍想必也已經確信己方能夠戰勝,並預測榎本會遭到處死,不然也不會約定「由我們來將這本書付梓」。即使雙方因思想與立場不同而不得不烽火相對,但在生死的歧路上,交戰中的雙方竟還願意優先保護一本重要的書籍,這種暫時放下立場歧異時所展現出的超然態度,或許便是人性的希望之光之所在。附帶一提,榎本戰敗投降後,福澤諭吉等人為之求情成功,順利免去死罪,之後作為官僚侍奉明治政府。那本《海律全書》再次回到榎本手上,在榎本死後,由他的孫子進獻給宮內省,現在仍由宮內廳保管。

從基坂望向港邊的方向 ©李琴峰
從基坂望向港邊 ©李琴峰

離開五稜郭,我散步走往函館山。函館山山麓有「基坂」、「八幡坂」、「二十間坂」等19條坡道,景觀多彩,風姿各異。其中有條坡道名為「チャチャ登り(Chacha-nobori)」,顧名思義,我還以為這是條能輕易(chachatto)爬上去的坡道,但事實正好相反,這是一條很陡的陡坡。「chacha」一詞不是日語,是阿伊努語「老爺爺」、「長老」的意思,坡道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坡道太陡,爬坡時必須彎折腰,就像老爺爺一樣。山麓地帶還有「舊函館區公會堂」、「英國領事館」、「天主教元町教會」等外觀華美的西洋建築,沿海則有一座「外國人墓地」,1854年來到日本的培里艦隊上一名水兵就葬在此處。雖取名為外國人墓地,其實也有信仰基督教的日本人葬在這裡。都去世了,外國人與日本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舊函館區公會堂 ©李琴峰
舊函館區公會堂 ©李琴峰

海邊的外國人墓地 ©李琴峰
海邊的外國人墓地 ©李琴峰

搭乘纜車登上函館山時,夕陽已經西斜。從函館山眺望,函館市中心左右兩側被海洋包夾,夜幕低垂之後,海面陷入一片漆黑,輝煌燦爛的市中心夜景彷彿一條連接此岸與彼岸的光之束帶,景色極具特徵,有部分人士把這片夜景選入「日本三大夜景」與「世界三大夜景」中。觀光客陸陸續續爬上山來看夜景,山上的人愈來愈多,不知不覺間下山的纜車竟排成一條要等40分鐘的大龍。即使時值盛夏,函館山上的夜晚仍有些許寒意。我一邊搓著手臂取暖,一邊在心中祈禱,希望悠閒欣賞美麗夜景的當下這個時光,未來回顧時不會成為滄海桑田而「恍如夢」的過往。

從函館山眺望函館市夜景 ©李琴峰
從函館山眺望函館市夜景 ©李琴峰

標題圖片:從函館八幡坂望向港邊 ©李琴峰

關鍵詞

北海道 旅遊 函館 李琴峰 五陵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