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祇園祭的堅強後盾:工商業者們的「待客之道」
Guideto Japan
觀光旅遊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起源於為意外死亡者安魂
祇園祭可謂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夏季祭典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約1100年前。
京都歷史上曾是日本的首都,每逢夏季,瘟疫蔓延,許多人因此殞命。當時的鴨川是一條有名的「危河」,每年梅雨季節都會氾濫成災。河水湧入平安京,汙濁的死水引發疫情。
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災情並不只發生在京都。869年,東北三陸海域發生了貞觀地震。這場8.4級以上的超強地震引發了海嘯,浸水面積估計與東日本大地震時的情況相近。此外,富士山和阿蘇山也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火山噴發。當時的人們認為,這些接連發生的自然災害是死於非命的冤魂在作祟。
因此,必須為日本全國範圍內的怨靈安魂。作為安魂祭典,祇園社(今八阪神社)發起御靈會,這便是祇園祭的起源。
祇園祭山鉾聯合會理事長吉田孝次郎介紹說:「祇園祭真正的主角是八阪神社的三臺神轎。在7月17日舉行的『神幸祭』中,須佐之男命等3位神明將搭乘神轎前往旅所。在24日的『還幸祭』中,神轎從旅所返回八阪神社。人們祈禱通過這兩個祭典活動祛病除穢。」
以前的山鉾巡遊在神幸祭之前舉辦「前祭」來迎神,在還幸祭之後舉行「後祭」以向神明表達謝意,如今只舉辦前祭活動。
須佐之男命搭乘的神轎從八阪神社的舞殿出發(左圖)。京都市市長在3臺神轎前發表演說(右圖)
山鉾才是京都工商業者的驕傲
山鉾本是祇園祭的「配角」,京都的工商業者使其成為這場祭典活動的重頭戲。到了室町時代(1336-1573年),京都重新成為日本的首都,從事酒業、土倉(今金融業)的工商業者幹勁大增。在祇園祭中,不同的氏子所在的區域分別推出自己的山或鉾。足利將軍家繼承權問題引發了應仁之亂(1467-1477年),京都在戰亂中化為廢墟,祇園祭被迫暫停舉辦,後來,在工商業者的努力下才得以恢復。此後,祇園祭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商業者的祭典活動。
從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年)到江戶時代(1603-1868年),海外貿易興盛,山鉾的外觀也隨之變得更加奢華。
傳承北觀音山的財團法人北觀音山保存會理事長石川卓也表示:「從那時開始,大家就在山鉾的奢華程度上相互競爭,想要展現出『我們的山鉾才是最棒的』。」
「京都的商人大多勤儉持家,生活儉樸。但是,他們在祭典活動中卻一擲千金。這個六角町曾有三井、松阪屋這樣的富豪,他們也在山鉾的裝飾上投入了大量財力,千里迢迢從西藏和波斯訂購紡織品。工藝品裝飾也是極盡奢華。對當時的人來說,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在舉辦祇園祭時,邀請親朋客戶前來觀賞這些珍品,這就是工商業者的待客之道。」
實力雄厚的工商業者們如財力競賽一般裝飾山鉾,因此,珍貴的日用品從全世界匯聚於此。這也是山鉾被稱為「移動美術館」的原因。這些裝飾華美的山鉾同時也是京都人的驕傲。許多觀眾聚集此地,就是為了一睹精美絕倫的山鉾。
作為祈禱消除疫病的城市夏季祭典活動的原型,祇園祭不斷推廣至全國各地。日本有許多可以欣賞特色彩車的祭典活動,如福岡縣的博多祇園山笠,岐阜縣高山的高山祭、富山縣高岡的御車山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