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祇園祭的堅強後盾:工商業者們的「待客之道」

觀光旅遊 文化

7月的京都,從始至終都籠罩在祇園祭的節日氣氛中。尤其是14日至16日舉行的「宵山」、和17日舉行的「山鉾巡遊」,更是觀客如潮。京都的工商業者們甚至從外國訂購藝術品來裝點節日氛圍。這份濃濃的心意以及他們的待客之道,支撐著日本這場最大規模的夏季祭典。

花車旋轉表演「辻廻」扣人心弦

第2天,17日的早晨,前一晚眾多的夜市攤點悉數銷聲匿跡,整個城市籠罩在靜穆的氛圍之中。山鉾巡遊終於要開始了。

「北觀音山」山鉾正行進在新町通街道上。身穿白色短外罩的是「曳方」(用粗麻繩拉山鉾的人),身穿藍色短外罩的是「車方」(調整彩車方向的人)。因為彩車高度超過20公尺,所以車頂上也坐了人,以防止彩車撞到電線
「北觀音山」山鉾正行進在新町通街道上。身穿白色短外罩的是「曳方」(用粗麻繩拉山鉾的人),身穿藍色短外罩的是「車方」(調整彩車方向的人)。因為彩車高度超過20公尺,所以車頂上也坐了人,以防止彩車撞到電線

祇園祭的彩車大致可分為「山」和「鉾」兩類。前者沒有車頂,車體上裝飾著精心製作的人偶;後者是帶有車輪和車頂的大型彩車。車頂下方是伴奏人員的演奏臺,可以在行進中演奏祇園祭的樂曲。此外,還有像北觀音山這種像「鉾」一樣帶車輪和車頂的「山」。

「山」上放置著人偶。左圖為「郭巨山」彩車。中圖為「放下鉾」彩車,車上單手持扇、發出喊聲的是掌舵者。右圖為「船鉾」彩車,整輛彩車呈船形
「山」上放置著人偶。左圖為「郭巨山」彩車。中圖為「放下鉾」彩車,車上單手持扇、發出喊聲的是掌舵者。右圖為「船鉾」彩車,整輛彩車呈船形

山鉾佇列行進在四條通
山鉾佇列行進在四條通

伴隨著祇園祭的樂曲聲,33輛山鉾排成一列緩緩前行。這場巡遊的看點是巨型的「鉾」在路口旋轉車身的那一瞬間。「鉾」上沒有安裝舵,因此要依靠在車輪下放置的一排竹片來實現90度滑行轉向。在掌舵者的嘿呦聲中,「曳方」和「車方」齊心協力轉動整輛「鉾」。場面驚險刺激,令圍觀群眾緊張得屏住呼吸。這種名為「辻廻」的轉車技法將祇園祭推向高潮。

南觀音山的「辻廻」表演
南觀音山的「辻廻」表演

身穿「浴衣」的舞妓到場聲援
身穿「浴衣」的舞妓到場聲援

下一頁: 起源於為意外死亡者安魂

關鍵詞

觀光 京都 祭祀 祇園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