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日本的電力結構:2030年的核電比例控制在20~22%

財經 社會

日本未來理想的電力結構(energy mix)應該是怎樣的?根據政府決定的發展方針,到2030年,電力結構中的核電比例在20~22%之間,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在22~24%之間。但國內對此還存在意見分歧。

事故後聲勢高漲的核電是非論

針對重啟核電廠和核電比例問題,因2011年3月福島核電廠事故,輿論的批評之聲高漲,人們展開了各種討論。關於重啟核電廠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列舉出發電量穩定、燃料費用低於其他電源、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等多項優點。此外,啟用核電廠可以減少進口替代燃料,有助於改善長期處於赤字狀態的貿易收支。產業界等方面出於控制電力成本有助於增強國際競爭力這一考慮,要求「適當利用」核電。

但另一方面,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針對核電依賴現象的謹慎論和反對論也是根深蒂固。包括對核電廠事故受災難民的救濟和補償、高濃度核汙水處理、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理等工作等等,核電廠事故處理的相關費用規模龐大。事故電廠的停爐作業需要耗費史無前例的漫長歲月。在此背景下,曾擔任過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和細川護熙提出了「零核電」口號,圍繞核電廠的功過爭論始終沒有得出結論。


減少溫室氣體,火力發電比例降至56%


在核電廠事故之前,日本的核電依賴度大約是30%。事故發生後,各家電力公司的核電廠全都進入了長期停工狀態,由於2013年9月後,全國所有核電廠均停止了運轉,所以2013年度整體的發電比例下滑到了1%。如此一來,作為替代的火力發電燃料費增加,再加上日圓持續貶值等因素影響,國內工業用電費較核電廠事故前上漲了近30%,民用電費上漲了近20%。此次提出的2030年電力結構方案在重視經濟性的同時,將非常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核電比例提高到了20~22%,再生能源比例較目前水準翻了一倍,提高到22~24%。2014年度火力(煤炭、天然氣、石油)發電量占到了總發電量的88%,降至56%後,估計燃料費2030年時將減少40%以上。

下一頁: 核電廠「運轉40年以上」的可能性

關鍵詞

能源基本計劃 再生能源 核電 電力結構 energy mix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