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日本的電力結構:2030年的核電比例控制在20~22%

財經 社會

日本未來理想的電力結構(energy mix)應該是怎樣的?根據政府決定的發展方針,到2030年,電力結構中的核電比例在20~22%之間,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在22~24%之間。但國內對此還存在意見分歧。

再生能源比例為22~24%

政府在2015年6月1日召開的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經濟產業大臣諮詢機構)小委員會上,針對2030年日本理想的電力結構問題,確定了以下方案:

  • 再生能源(*1)22~24%
  • 核能發電20~22%
  • 煤炭火力發電26%
  • 天然氣火力發電27%
  • 石油火力發電3%

再生能源占比幾乎翻倍,而現在停運的核電廠也將重啟。

除了電力結構方案外,還針對家用、汽車用、工廠用燃料等在內的一次能源(*2)15年後的結構方案作出了以下設計:

  • 石油32%
  • 煤炭25%
  • 天然氣18%
  • 再生能源13~14%
  • 核能10~11%

今年夏季,這些比例安排將作為政府方針得以確定。

依據這份電力結構方案,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度減少26%的目標,並將出席今年11月在巴黎召開的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

核電廠:「重要的基荷電廠」


世界主要國家的電力結構,因各種資源的有無和擁有的資源種類等因素而各有差異。日本政府鑑於本國資源匱乏的現狀,從①確保能源穩定供應、②努力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等以保護環境、③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④吸取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教訓等各個角度加以綜合判斷,力求實現電源的多樣化。2014年4月,政府在時隔4年之後召開閣僚會議確定了作為今後長遠能源政策指針的「能源基本計劃」,明確了核電廠的地位,儘管經歷了福島核電廠事故,但它依然是「重要的基荷電力(*3)」;同時還表明「將盡可能地降低對核電的依賴度」並「將最大程度地引入再生能源」(安倍晉三首相)。不過,電力結構方案的製定工作推遲到了今年。

(*1) ^ 太陽光、太陽熱、水力、風力、地熱、波浪能、溫差、生物質等自然能源的總稱。本來的意思是「資源不斷得到補充、不會枯竭的能源」。

(*2) ^ 從自然界獲取後直接利用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核能等。相對於此,將一次能源轉化、加工為電力和城市燃氣等形式後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

(*3) ^ 不分季節、氣候和晝夜,均能以低成本穩定供應一定量的電力的能源。指的是核電、煤炭火力發電、水電、地熱等。但一般認為,日本和歐洲等地對於「基荷電力」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下一頁: 事故後聲勢高漲的核電是非論

關鍵詞

能源基本計劃 再生能源 核電 電力結構 energy mix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