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日本的颱風災害

社會 生活

日本幾乎每年都會受到颱風的襲擊。最近的一次,是今年的第8號超強颱風「浣熊」,為此氣象廳第一次以沖繩本島和宮古島為對象,發布了颱風(暴風、海浪、風暴潮)「特別警報」。本文整理了颱風為日本帶來重大災害的一些具體數據,供讀者參考。

7月至10月,颱風逼近或登陸日本

颱風,是西北太平洋上發生的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m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氣象廳數據顯示,1981年至2010年的30年間,平均每年有26個颱風生成,約有3個會登陸日本列島。發生於低緯度的颱風,在初春向西部菲律賓方向移動,但夏季則多隨副熱帶高氣壓外圍氣流北上。7-10月接近日本,登陸最多的是在8月-9月。特別是9月,登陸的颱風觸發秋雨鋒面形成大雨,直接導致災害的發生。

過去10年的重大颱風災害

下表歸納了過去10年中日本主要的颱風災害。重大災害每年平均不到2次,其中,遇難、失蹤者近百人的颱風災害發生過2次。颱風引起的風災、水災、風暴潮災害及巨浪災害,在很多情況下是同時發生的,往往災情嚴重,損失巨大。

2004年後的主要颱風災害

  受災地區主要災情
2013年10月 26號 中部-北海道 遇難及失蹤43、受傷130、住家1,094、淹水6,142
2013年9月 18號 近畿-東北 遇難及失蹤7、受傷143、住家1,650、淹水10,089
2011年9月 15號 全國 遇難及失蹤19、受傷337、住家3,739、淹水7,840
2011年8月 12號 四國-北海道 遇難及失蹤98、受傷113、住家4,008、淹水22,094
2009年10月 18號 全國 遇難及失蹤6、受傷133、住家2,387、淹水3,310
2009年8月 9號 九州-東北 遇難及失蹤28、受傷29、住家1,173、淹水5,217
2007年9月 9號等 近畿-北海道 遇難及失蹤3、受傷87、住家672、淹水1,345
2007年7月 4號等 沖繩-東北 遇難及失蹤7、受傷83、住家295、淹水3,993
2006年9月 13號 沖繩、九州等 遇難及失蹤11、受傷556、住家9,251、淹水934
2005年9月 14號等 全國 遇難及失蹤29、受傷179、住家7,452、淹水21,160
2004年10月 23號 沖繩-東北 遇難及失蹤99、受傷704、住家19,235、淹水54,850
2004年10月 22號 近畿、東北等 遇難及失蹤8、受傷169、住家5,553、淹水7,843
2004年9月 21號 沖繩-東北 遇難及失蹤27、受傷95、住家3,068、淹水19,153
2004年9月 18號 全國 遇難及失蹤47、受傷1,364、住家57,466、淹水10,026
2004年8月 16號 全國 遇難及失蹤18、受傷285、住家8,627、淹水46,581
2004年8月 17號 沖繩、西日本 遇難及失蹤4、受傷28、住家3,719、淹水1,256
2004年8月 15號 全國 遇難及失蹤12、受傷24、住家513、淹水2,724
2004年7月 10號等 九州,近畿等 遇難及失蹤3、受傷17、住家113、淹水2,215
2004年6月 6號等 全國 遇難及失蹤7、受傷116、住家180、淹水202

注)住家:住宅房屋全毀、半毀及部分受損
淹水:住宅房屋的地板上、下淹水
(根據理科年表,由nippon.com編輯部製作)

2004年6月至11月,有10個颱風登陸日本,創歷史記錄。除了人、建築物等受災外,還為農林水產帶來重大打擊經濟損失甚大(其中16號、18號和23號颱風分布造成1,054億日圓、

1,262億日圓和934億日圓損失)。是年副熱帶高氣壓處於較往年偏北的位置上,這樣的氣壓分布,形成了颱風更容易從日本附近通過的狀態。

「昭和三大颱風」,數千人遇難

上世紀30-50年代,日本遭遇了數千人因颱風遇難的巨大災害。特別是「室戸颱風」、「枕崎颱風」和「伊勢灣颱風」(以發生、登陸為序),還被人稱為昭和的三大颱風。

歷史上曾引發了巨大災害的颱風

1959年9月26-27日 伊勢灣颱風 除九州之外的全國 遇難4,697、失蹤401、受傷38,921、住家833,965、淹水363,611
登陸時颱風中心氣壓929hPa。伊勢灣等地的風暴潮創下歷史記錄,造成一大慘劇。全國受災人數高達150多萬人。
1934年9月20-21日 室戶颱風 九州-東北 遇難2,702、失蹤334、受傷14,994、住家92,740、淹水401,157
登陸時中心氣壓911.6hPa。風暴潮在大阪高達4m,許多人溺水死亡,大量木結構校舍全毀或半毀。
1945年9月17-18日 枕崎颱風 西日本 遇難2,473、失蹤1,283、受傷2,452、住家89,839、淹水273,888
登陸時中心氣壓916.3hPa。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氣象資訊較少,防災措施也不完備,使各地蒙受巨大災害。特別是廣島縣,遇難者甚多。
1954年9月25-27日 洞爺丸颱風 全國 遇難1,361、失蹤400、受傷1,601、住家207,542、淹水103,533
颱風北上至北海道後風力達到最大。青森-函館的渡輪「洞爺丸」遇難,造成1,139人死亡。
1958年9月26-28日 狩野川颱風 近畿以北 遇難888、失蹤381、受傷1,138、住家16,743、淹水521,715
這是一次最低氣壓一時間曾達到877hPa的巨大颱風。雖然風力在持續減弱的過程中登陸神奈川縣,但大雨引發了關東和伊豆半島的洪災。

日本政府之後在風暴潮對策及河川洪水對策上加大了防災力度,使過去那種大規模颱風災害得到控制。上世紀70年代的颱風災害,遇難最多的是1976年的第17號颱風造成的169人死亡,同樣的災害80年代和90年代分別是1982年第10號颱風的95人和1991年第19號颱風的62人。進入本世紀後,還沒有發生遇難、失蹤者超過100人的颱風災害。

話雖如此,最近40多年,從九州到北海道,不曾有過能夠匹敵「三大颱風」的巨大颱風接近,這的確也是事實。

2005年颶風卡崔娜(Hurricane Katrina)襲擊了美國東南部,2013年颱風海燕橫掃了菲律賓。以這兩次巨大災難為契機,引發了「全球暖化生成超強颱風」的論調。但是,氣象廳稱:「迄今為止,颱風的發生數及強烈颱風發生的比率等沒有明顯的增減傾向。」另據該廳的氣象研究所參與實施一個本世紀末期全球暖化模擬試驗的​​結果顯示,在熱帶氣旋個數減少的同時,極強的副熱帶高氣壓數量呈增加傾向。

標題圖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拍攝的今年第8號颱風「浣熊」的衛星雲圖 2014年7月6日(提供:NASA/路透社/Aflo)

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 颱風 氣象 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