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庫

暴雨突襲夏日的東京

社會 生活

近年的日本,6月至8月間頻繁發生突如其來的局部暴雨,導致事故、災害接連不斷。由於事前難以預測,還被人俗稱為「游擊式暴雨」。這種現象據說尤其在城市裏呈增加傾向,被認為與熱島現象不無關係。

東京6月裏的「冰河」

2014年6月24日下午,東京都三鷹市和調布市等部分地區遭冰雹襲擊,在短短的時間裏,一些地區冰雹如積雪覆蓋路面,厚達數10cm,三鷹市約40戶人家房屋被淹。氣象廳稱,如此大量的冰雹還是2007年以來的第一次。入夏時節,當電視畫面上出現受災地區道路猶如「冰河」流淌的情景後,不禁引來人們的極大關注。

第二天25日,東京都北部大雨,雨量一小時超過110mm,各地道路多處被淹。29日東京市中心也遭遇驟雨,雨水從下水道用人孔蓋口噴湧而出,雷電和積水還導致部分鐵路交通中斷,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混亂。

暴雨集中在關東地區和東京周圍

「游擊式暴雨(Guerrilla rainstorm)」一詞廣為人知是在2008年。是年日本全國各地局部大雨災害甚多。7月28日,神戸市都賀川水位僅10分鐘就上升了1.3m,發生了5名兒童被急流捲走身亡的慘痛事故;8月5日,在東京都豐島區進行下水管道作業的5名作業員,因激增的雨水而溺亡,但大雨和洪水警報是在事故發生之後才發出的。

與傍晚的一般雷陣雨不同,此種暴雨的強度和規模巨大。雷陣雨大多在幾10分鐘內會停,而「游擊式暴雨」來勢兇猛,持續時間有時長達一個多小時,往往一小時的降雨量近100mm。一般城區的下水道雨水排泄量設計標準是最大每小時50-60mm,所以這樣的暴雨會立即招致城市型洪災。

民營氣象預報公司「Weathernews」稱,這種事前難以發現和預測的局部地區雷雨,2013年夏(7月23日至9月30日)在日本全國發生了2,923次之多。從各地區情況來看,幅員廣闊的北海道最多,發生了200次,茨城縣、埼玉縣、千葉縣分別為173次、163次和158次,也就是說,「名列前茅」的都是東京周圍的地區。(東京都為116次)

另外,氣象廳的研究小組根據過去118年的觀察記錄,調查了東京夏季夜間(6月-8月,17時至23時)的降水量,得出這樣的結果:①從夏季整體來看,100年約增加了50%;②其他時間或季節則沒有發現同樣的傾向。在分析了最近30年的數據後發現,東京市中心在夏季傍晚時的降雨量,比周圍地區高出30%。

熱島現象是「元兇」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及各種數據,有專家分析認為,多雨主要是由熱島現象所致。

熱島現象是大城市中心地區氣溫顯著高出周圍地區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空調、汽車等導致的人工排熱量的增加;②人工建造物、混凝土和柏油路面的增加,以及隨之產生的地表隨分蒸發量的減少;③林立的高樓大廈阻擋了海風。東京夏季的「熱帶夜(日本氣象廳的氣象用語,指最低氣溫在攝氏25度以上的夜晚——譯註)」天數增加,中暑患者增多等,都作為一大問題而被傳媒大書特報。

東京市中心的空氣升溫,暖氣流急劇上升,引來東京東部鹿島灘、南部東京灣及西南部相模灣的潮濕空氣,發展成積雨雲而產生強陣性的降水,即所謂的「游擊式暴雨」。除了這種原理外,有的學者還認為,「海風從東京的東面吹進,在高樓大廈間迂迴前進,導致西部地區易於發生局部暴雨。」

氣象廳稱,2013年AMeDAS(Automated Meteorologic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自動氣象數據採集系統,是日本氣象廳的一種高分辨率表面觀測網路,用於收集區域氣象數據和核實預測性能,在日本國內有大約1,300處無人觀測站)在1,000個地點觀測到的1小時降水量在50mm以上的強陣性降水共有237次。這個數值顯示,10年增加了21.5次,「在1976-2013年的統計期間內,明顯地呈現出增加傾向。」至於和全球暖化之間的關係問題,氣象廳稱,「由於統計時間短,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有影響。」

標題圖片:冰雹如同積雪,覆蓋在東京都調布市住宅區的路面上2014年6月24日(時事通信社)

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 氣象 暴雨 災害 熱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