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我很好!

探索福島的另一種方法:走一趟「黑暗旅遊」

社會 臺灣香港

陳怡秀 [作者簡介]

親訪災區的「黑暗旅遊」,和一般的「旅遊」相距甚遠,讓人揣測不安,許多人或許未曾體驗,或許無法想像,或許無法下定決心前往一探究竟。但正因為是核災受災區,福島不可避免的背負此任務及使命,盡可能還原災難當時現場的種種面向,讓人們的記憶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沖淡,輕忽了災害曾造成的巨大傷痕。

透過「黑暗旅遊」,找到自身面對災難時的課題

災區的「黑暗旅遊」需注意的部份很多,首要的是「安全問題」,比如福島縣內被劃分在未開放區域的町市,自然也該謹守份際不硬闖;其次為心理層面,災害奪走了太多生命與財產,審視的角度絕不該是旁觀他人之痛苦,因此如何與當地人進行對話,可謂一門學問;而在內容方面,不僅只是透過分享絕境中的溫柔故事,來引發情感共鳴,也必須提供正確且客觀的資料與整理,才能讓觀察不僅只是流於感情。

從以上幾點來評估,筆者這次參加的視察之旅,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比如說可以做為佐證與參考的數據檔案不足,也未能與當地的住民與相關人物進行溝通,但實地走訪後,親眼所及的震撼與情緒的震盪,仍讓人對「福島」、「311東日本大地震」,有了更鮮明的想法,能更具體地深思,並且對這片受傷卻奮力要站起來的土地,有了更多的情感。

人到了現場,除了將自己丟入情境中體驗、感知之外,聆聽當地人的想法與經驗也是相當重要的,在這場旅程中無緣達成,可說是最遺憾之事,但在未來,若有人想要到福島聽見更多「在地之聲」,也漸漸不會是奢侈的期盼,一個名叫「福島記憶與未來體驗APP」的APP軟體,就是透過將現實與虛擬元素結合在一起的「擴增實境(AR)」技術,讓來到福島的旅人,可以獲得更多與311東日本大地震有關的資訊,比如在某個地區打開這個APP,就可以透過手機看見當時震災發生時,該地的景況。

該APP在2016年底甫推出時,先建置好福島縣濱通地區(福島縣分為「會津」地區、阿武隈高地與奧羽山脈間的「中通」地區、面臨太平洋的「濱通」地區)北部城市的相關內容,2018年2月將內容擴建至濱通南部區域,除了海嘯襲擊後,該地的模樣、復興工程的現場照片與動畫等資訊,亦將當地人的「現身說法」與經驗分享等內容納入。

東日本大震災於今年3月11日將屆滿7年,7年足以讓一個出生的孩子上小學,略曉世事,那麼在這場遺憾的事件中,我們學到些什麼,又應該學到些什麼呢?如何在災區發展「黑暗旅遊」,人人都還在摸索底線與方法,但絕對是一條必須努力的方向,不管是不是這片土地上的居民,311地震與災區重整、修復與願景,都必然能從中學習、找出屬於自己的課題,比如人之於大自然、人之於資源、人之於生命與人之於記憶。

標題圖片:希望牧場(攝影:陳怡秀)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日本 福島第一核電廠 福島 臺灣 福島,我很好! 台湾 福島 東日本大震災 台湾 福島 東日本大震災

陳怡秀CHEN Yixiu簡介與署名文章

自由記者。曾任影音記者、文字記者,現暫居日本,立志以浪漫不失務實,隨意不失細緻的方式,進行生活觀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