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我很好!

探索福島的另一種方法:走一趟「黑暗旅遊」

社會 臺灣香港

親訪災區的「黑暗旅遊」,和一般的「旅遊」相距甚遠,讓人揣測不安,許多人或許未曾體驗,或許無法想像,或許無法下定決心前往一探究竟。但正因為是核災受災區,福島不可避免的背負此任務及使命,盡可能還原災難當時現場的種種面向,讓人們的記憶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沖淡,輕忽了災害曾造成的巨大傷痕。

還原災難當下的公共設施,兼負防災教育與傳承的任務

焦點拉回旅行途中。視察之旅首先抵達的是「南相馬市消防防災中心」,這裡是南相馬市於震災後第一座重建的公共設施,這棟高度為三層樓、螺旋狀的空間,於2013年動工、2015年完工。當進入該中心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貫穿整座建築、從地面直通天花板的粗大圓柱,上面刻畫了離地9.3公尺的刻度,即顯示著311東日本大地震時海嘯淹及的高度,在以純白為基調的空間中,被刷上淺藍色調的柱子,默默地傳達出難以置信卻又曾經發生過的災害。而一樓的白牆上陳列著3月11日地震發生後15日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透過一塊塊的文字說明參雜一些圖片輔助,以「地震」、「海嘯」、「核電廠」、「其他」等四種面向,拼湊並陳出當時的南相馬市究竟處於何種情況。

南相馬市消防防災中心(攝影:陳怡秀)

順著樓梯走到2樓,牆上擺設的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加油訊息,還能透過玻璃櫥窗,瞥見該地正服役中且較能應變海嘯地震災害的消防車(如雲梯長度更長),最後的部分則是防災教學展示,除了面對地震、海嘯的各種Q&A之外,還展示了一個合格的「防災包」必須備好哪些裝備,並介紹哪些意外的生活小物在震災時能派上用場,比如保鮮膜不僅可以受傷時可以用於緊急止血,纏繞在身上也能達到保暖效果;指甲剪不僅能剪短指甲降低受傷機率,也能當做超小型的刀片割開東西。

盡可能以平鋪直敘的語氣來描述當時的景況,似乎是作為一座兼具教育與傳承意義的公共建設,該有的姿態,而在陳述事實之餘,還能傳遞溫暖的應援心意與實用資訊,對參觀者來說又能獲得更多。

下一頁: 荒廢的校園,被汙染的牧場,衝擊人心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日本 福島第一核電廠 福島 臺灣 福島,我很好! 台湾 福島 東日本大震災 台湾 福島 東日本大震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