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和政治:政治家和選民之間的溝通不良
政治外交-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阻斷交流
「即使看改寫前的文件,也能明白我和我的妻子並未參與其中。」
財務省改寫向森友學園出售國有土地的裁決文件問題曝光後,安倍晉三首相在國會上回答詢問時自信滿滿地做了上述發言。在「改寫前的文件」中分明多次出現安倍首相的妻子昭惠夫人的名字,安倍首相對此卻做出了「並未參與其中」的解讀。
然而,對於同樣的文件,國民卻沒有那樣解讀。《朝日新聞》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達72%的受訪者對安倍首相此次回應表示「不能接受」。同樣一份日語文件,似乎政治家和國民的理解存在巨大的鴻溝。
去年秋天,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獸醫系的開設問題引發糾紛,導致內閣支持率下降。安倍首相聲稱「對於國民的疑問,我會進行認真說明」,並召開了臨時國會,可國會一開就跳過了質詢環節,直接宣佈瞭解散。
安倍這位首相的擁護者菅義偉官房長官在每天的例行記者見面會上,常用「您的指責並不在點子上」「完全沒有問題」之類語句作答。電影導演想田和弘將這種發言視為「阻斷交流」,並起名為「菅語」,在網友中擴散開來。
「進行認真說明」這句話,之後也不了了之。
每年的例行國會開幕之後,也常有人指出國會議員們的質疑和回答內容牛頭不對馬嘴。安倍首相在被問及事實的來龍去脈時,也全然不對實際情況做出回答,總是口若懸河地老調重彈,喋喋不休,或是對民主黨執政時期的政權運營進行批判。聽了國會上的討論,你就會發現日語作為溝通工具似乎完全不起作用。
對政治家的言論抱有不信任感及抵觸情緒
語言的隔閡不僅出現在首相、政府和執政黨方面。去年眾議院選舉前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當時躍居眾議院選戰「影子主角」地位的「希望之黨」黨代表、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被問及是否「此次大選100%不出馬」時,瞪著記者説道:
「我一開始就是用日語這麼說的。」
然而,直到公佈參選人員的前一秒,圍著小池打轉的記者還在不停地追問「真的不出馬嗎?」由此可見,就連長期貼身採訪的記者也不相信作為採訪對象的政治家的言辭。
小池在發表黨綱時,打出了六大支柱,其中將「以組建包容社會分裂的、寬容的改革保守政黨為目標」放在了首位。此時,民進黨已經決定併入希望之黨,然而小池在記者見面會上卻表示,對於民進黨出身的人,「絲毫也沒有考慮過全部接納」「予以清除」。她可能是擔心接納太多理念不同的成員入黨,會被批評成為了湊人數的「烏合之眾」,但是這樣的發言,是否與一個以「寬容的政黨」為目標的黨代表相匹配呢?
此後,暫代民進黨代表一職的枝野幸男宣佈了「立憲民主黨」的成立。當天,作家高橋源一郎模仿安部公房的發言,發了一則推文:「希望是絕望的另一種形式」。相信很多人都和高橋一樣,對小池的發言抱有抵觸感吧。《朝日新聞》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希望之黨「抱有期待」的回答比例是35%,和「清除」發言之前的調查相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之多。
問題太難,無法表達看法
政治家單方面的狡辯、面對提問採取打太極的態度、討論不充分等等,圍繞政治產生的溝通不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們就這一問題請問了政治評論家田原總一郎,得到了這樣的解釋。
「與政治家難以很好地溝通,其實與時代背景有關。現在政治家面對的問題越來越難,於是就很難提出自己的看法。大概因為政治家說話含糊其辭,於是選民變得不知如何判斷是好,漸漸地也就不願意去認真理解政治家的話了吧。」
田原是這樣分析的——二戰後,日本一直在東西冷戰的格局下努力尋求經濟發展。戰後第一任首相吉田茂(任期1946~1947、1948~1954年)說「要讓經濟成熟起來」;安保鬥爭中始終發表高壓言論的池田勇人(任期1960~1964年)就任首相後,明確提出了「收入倍增論」。當時只要主張提升經濟實力就行了。
田原還記得曾就自衛隊配備世界頂級裝備一事提問時,時任首相竹下登(任期1987~1989年)回答「我國軍隊(因為有憲法的約束)不能去打仗,所以無所謂」。民眾中也沒有出現批評的聲音。「放到現在,還不知道會被怎麼說呢。但在當時,外交拼的就是經濟實力。」
面對複雜問題的政治家和媒體
然而,1989年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1991年,如日中天的日本經濟遭遇泡沫崩潰,一下子陷入了經濟衰退。
日本失去了明確的目標,而國際形勢也越發複雜。這時正需要政治家站出來倡導理念,指明國家發展的方向,只可惜……。田原嘆息道:「問題太過錯綜複雜,於是政治家就放棄了思考。」
田原舉了個例子——部署在沖繩的美軍基地問題。所有人都覺得集中在沖繩是有問題的,但是不放在沖繩,又該放到哪裡去呢?如果不是美軍,而是日本自掏腰包建造基地,就必然會產生巨額的軍費開支,能獲得國民的支持嗎?我們沒法輕易地得出答案。
「面對複雜的問題,政治家開始選擇沈默。而身負解說和批評重任的媒體,也越來越寫不出負責任的言論了。這就是現狀。」
而且溝通不良並不僅僅發生在政治家和選民之間,更是蔓延到了政治家之間。
今年6月成立的修訂版《有組織犯罪處罰法》新增了「恐怖主義等準備罪」。許多議員對該法案中加入「合謀罪」主旨的,即對犯罪從計劃階段就實施處罰的內容提出了反對,特別是法務大臣金田勝年在國會上語無倫次的答辯成為話題。田原稱,法務大臣金田直到開會前都沒接到通知說有人提交了這項法案,當得知法案提交的日程表之後,他只能錯愕地留下了一句「聽都沒聽說過」。
在森友學園國有土地出售問題上安倍曾發言稱:「如果我和妻子跟這件事有關係,那我就辭去首相和國會議員的職務」,對此田原表示:「安倍首相就是那種該說的不說,沒必要說的說一大堆的人。」
語言能力堪憂的政治家
作家高村薰認為,政治家和選民之間的溝通不良可能還是語言能力不足導致的。她認為語言能力就是思維能力。人不會因為詞彙貧乏而導致語言能力低下。最好的證據就是即便是幼童,只要想思考、想傳達信息,也是能夠將想法傳遞給他人的。
政治家應該具備怎樣的語言能力呢?
「首先需要有想要理解問題的意願。然後是思考如何才能為國民的幸福做出貢獻的理想和理念。如果他們有這種意願,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能慢慢跟上了。」
高村在「暫且不論政治方向性對錯」的前提下,提到了前首相田中角榮(任期1972~1974年)。 「他就有一個實現自己心中「理想日本」的願景,即改造日本列島的意願。也許正因如此,他的語言充滿力量。」
另一方面,安倍在2017年3月末的內閣會議決議上定調《教育敕語》「以不違反《憲法》和《教育基本法》的形式作為教材而使用《教育敕語》不應被否定」,並表達出修憲的意願等,觀察安倍一直以來的言行,就會發現他的言行沒有一貫性。
「安倍口口聲聲說要修改憲法,可我卻看不到他的信念。他做過說明嗎?而且我並不覺得他醉心於天皇制,但他卻對《教育敕語》表示肯定。感覺他根本沒有信念和理念,就隨隨便便那麼一說「我要修憲」。不伴隨意志的語言是沒有力量的。」
高村又將視線轉回希望之黨的小池前代表身上。
「感覺她就是羅列一些輕飄飄的辭藻,沒有實質性的內含。」
如何喚醒語言的力量
但是,並不是只有政治家不好。
「恐怕許多選民對安倍和小池的語言十分地滿意的吧。畢竟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會出什麼樣的政治家。」
對政治的不滿似乎正在不斷累積。立憲民主黨成立之初,在各大報社的問卷調查中,較之自民黨和希望之黨,其支持率是極低的。但成立不足短短三日,其推特賬號的關注人數便超過了13萬,成為政黨推特賬號關注人數之最。持有「政治無論如何都需要語言」觀點的高村,當被記者問到怎樣才能在政治的世界重新喚醒語言的力量時,她沈默良久才開口說道:
「可能我講得很悲觀,所以不大想開口,不過還是說吧。如果不讓選民吃個大苦頭,比如北韓的導彈真的砸到哪兒了,人是很難讓自己去正視語言問題的。我覺得只有吃了苦頭了,人才會真正想去重新審視語言。」
撰文:THE 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內閣府副大臣松本文明(中)向安倍晉三首相提出辭呈並表示道歉。圍繞沖繩美軍直升機的迫降事件,松本在國會大聲起哄「有多少人死了?」,之後受到批判並為失言而辭職(2018年1月26日於首相官邸,時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