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日本人的生命觀(下)

文化

日本各地都保留著祭奠動物的墓地,這些動物與人類有著很深的淵源。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引人深思。這些墓地寄寓著這樣一種生命觀:人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並不需要區分。

日本人仁慈的生命觀

日本人的生命觀中蘊含著某種獨特的憐憫。舉例而言,日本各地都保留著用於祭奠與人有牽連的各種生物的石碑和石佛。「蟲塚」是在沒有農藥的時代,為了祭奠那些不得不消滅的害蟲而建的。農民一方面對害蟲恨之入骨,一方面卻因為剝奪了它們的生命而對其慰靈。消滅害蟲的「驅蟲儀式」曾經是以村落為單位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的共同祈願之一。

全國各地有很多石碑或石佛,用來祭奠或慰祭那些為人類效勞的動物。「馬頭觀音」和「犬頭觀音」就是為人類勞作的動物。

「豬頭觀音」「雞頭跪祭塔」「野豬頭觀音」「鳥獸魚供養塔」以及「鹿供養塔」紀念的都是供食用的動物。有些「犬貓供養碑」是由日本傳統音樂的演奏者建造的,因為他們彈奏的日本三弦琴上繃貼著貓皮或狗皮。栃木縣那須町建有「螻蛄供養塔」,紀念的是螻蛄這種昆蟲,它們是將軍讓農民捕捉來做鷹的活餌的。

祭奠鯨魚

建在山口縣長門市青海島的鯨墓(Aflo)

在曾經以捕鯨為生的漁村,寺院中還保留著祭奠鯨魚的墓地——「鯨墓」,這是日本獨特的習俗。最近,我追尋詩人金子美鈴的足跡來到山口縣長門市,位於長門鯨魚資料館附近向岸寺內的「鯨墓」打動了我的心。

漁人在捕獲母鯨時常常會導致幼鯨或胎兒死亡,據說這座鯨墓是出於對此的憐憫之情而修建的。長門市的鯨墓內埋葬著70多頭鯨魚。如今世界範圍內已停止捕鯨,但前來參拜和祭奠者卻絡繹不絕。

向岸寺內不僅建有鯨墓,還保存著鯨魚牌位和捕殺的鯨鯢(雄曰鯨,雌曰鯢)名冊,共有242頭鯨魚記錄在冊,除法名外,還記載了它們的捕獲時間、地點以及捕鯨的漁民組織等資訊,像對待人一樣對鯨魚進行祭奠。

長門市仙崎曾經是捕鯨漁鎮,一度承擔著日本沿海捕鯨的重任。金子美鈴(1903~1930年)就出生在這裡,她在短暫的26年生涯中,寫下了大量詩歌。她的代表作《鯨法會》表達了對鯨魚的感激之情,以及生活在這裡的日本人的心情。法會是僧侶、檀信徒為了做佛事而舉行的集會。

鯨法會開在暮春,海上捕撈飛魚的季節。海邊寺廟裡敲響的鐘聲,搖盪著掠過水面。村裡的漁夫們穿上節日盛裝,急匆匆地往寺廟裡趕。遙遠的海上有一頭幼鯨,聽著陣陣鐘聲。為死去的爸爸媽媽,幼鯨傷心哭泣。

鐘聲在海面上蕩漾,將一直傳向大海的何方?

日本各地都建有紀念鯨魚的石碑。位於東京都品川利田神社的「鯨塚」碑(Aflo)

下一頁: 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動物 石弘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