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回歸野生的朱鷺(下)

自然環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朱鷺滅絕的危機讓世界鳥類保護工作者感到憂心忡忡。環境廳決定捕獲倖存的朱鷺進行人工飼養。但捕獲後的朱鷺陸續死去,最後僅存一隻。這時,中國傳來了喜訊:發現了野生朱鷺!

從中國傳來喜訊

1981年6月29日,從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傳來的消息一下將陰雲吹散:「在陝西省洋縣山中發現包括幼鳥在內的7隻朱鷺。」報導的內容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為確認朱鷺是否滅絕開展了調查,並於5月23日發現了野生朱鷺。這7隻朱鷺包括2對配偶和3隻雛鳥。他們在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力挽狂瀾,阻止了朱鷺的滅絕。

這7隻朱鷺被捕獲後,在北京動物園進行了世界首次人工繁育並獲得成功。此後在陝西省3處、河南省和浙江省各1處共計5處設立了飼養研究中心,朱鷺的繁殖順利展開。

經確認,中國與日本的朱鷺在遺傳上屬於同種。部分朱鷺在日本和大陸間遷徙的說法也得到證實。1985年,其中1隻雄鳥「華華」被借到佐渡,計畫與雌鳥「金」進行人工繁殖,但進展並不順利。2003年「金」死亡,誕生於日本的朱鷺就此滅絕。

朱鷺在中國繁殖成功的背後,政府的努力居功甚偉。陝西省洋縣的朱鷺自然保護區面積廣闊,達380平方公里。洋縣政府相繼頒佈法令,禁止在保護區內使用化肥和農藥,禁止在礦山進行爆破作業。

如今,包括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在內,中國的朱鷺已超過2000隻,其中半數處於野生狀態。放飛的朱鷺及其後代分散棲息在陝西省各地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中國產朱鷺大顯身手

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與天皇陛下會面時表示,作為日中友好的見證,向天皇陛下贈送一對中國產的朱鷺。1999年1月,雄鳥「友友」和雌鳥「洋洋」抵達新潟機場。這兩隻朱鷺飼養在佐渡朱鷺保護中心,嘗試進行人工繁殖。此時「金」還在世,因高齡而無法再進行繁殖。

此外,中國還借貸給日本3隻朱鷺,條件是這3隻朱鷺孵化出的半數幼鳥歸還中國。截至2016年,分7次共計47隻朱鷺歸還中國。

1999年5月第一隻雛鳥誕生,經公開徵集後定名為「優優」。這是佐渡朱鷺保護中心誕生的第一隻朱鷺。這隻雛鳥的誕生成為轟動一時的重大新聞,並被選為地方自治法實施60週年千圓紀念銀幣的圖案。

2000年,日本又從中國借來「美美」與「優優」配對。「友友與洋洋」、「優優與美美」充當了先驅者的角色。這兩對朱鷺繁衍了為數眾多的後代,2007年數量達100隻。

自然繁殖成功的朱鷺一家。2004年5月25日孵化出的雛鳥(中)。左側為優優,右側為美美。新潟縣佐渡郡新穗村。(時事社,佐渡朱鷺保護中心提供)
自然繁殖成功的朱鷺一家。2004年5月25日孵化出的雛鳥(中)。左側為優優,右側為美美。新潟縣佐渡郡新穗村。(時事社,佐渡朱鷺保護中心提供)

截至2016年10月,佐渡朱鷺保護中心與佐渡朱鷺野生回歸基地的朱鷺總數增加到173隻。環境省制定了到2020年佐渡島的朱鷺增加到220隻的目標。

野生環境中朱鷺個體數量推測(截至2016年8月23日)

放飛的朱鷺 在野生環境中誕生(無腳環) 2013年出生 2014年出生 2015年出生 2016年出生 合計
合計數量 233 42 4 16 9 28
視為生存 118 32 4 10 7 28 199
視為失蹤 12 4 2 18
視為死亡 83 5 5 93
死亡(發現屍體) 17 1 1 19
保護或收容 3 3

注)「視為失蹤」:6個月到1年未發現;「視為死亡」:1年以上未發現 注)在野生環境中誕生(無腳環)的視為生存的數量為推測值

下一頁: 以回歸野生為目的開始放飛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